修道是跳脫世俗法

由於第二次閉關的失敗,吾雖心懷怨恨但還是不甘心,因此決定再進入第三次閉關。距離上次閉關結束,前後休息大概有一個多月時間。同時現在神桌上增添神像後令人感覺熱鬧許多。入關前,吾重新調請丁甲壇天兵天將護關及封關,這一次心裡的感覺截然不同,似乎信心十足,也發現盤腿的功夫有點進步了。

據說修練丁甲壇能成就天眼或耳報,就是超距離可見可聽的能力。之前兩次雖然有點見到了,但不能隨心所欲,應該是瞎貓碰到死老鼠吧?現在距離成就還是遙遙無期,心裡說不急是自我安慰,唯有繼續專心念咒服用符籙。不過這次閉關的靈感力顯然與先前有所不同,每次念咒調請後,能見到空間出現如煙霧狀佈滿室內,休息後就不見了。

每當見到空間凝聚的靈氣時,心神狀態即有不同的感受,感覺全身充滿力量。注意力集中時,彷彿鼻孔前有一股清涼的氣,吸進去身體後,覺得心地舒暢。當然所見靈氣非凡眼所能見,於是我就這樣在關中繼續保持下去這狀態,除在早中晚固定功課之外,用心觀照自我心神的出入,當有雜念妄想出現時,就心中立作懺悔。告訴自己:罪過大的人神明是不會靠近你的。告訴自己現在的狀況,應該是貪求慾望太大,若不能得到赦免罪過,恐怕往後成功的機會不大。同時也安慰自己現在得以增加那麼多神像,便有更多的力量加持幫助,我的成功機會一定增加了。

按照前兩次閉關的經驗,吾發覺懺悔是最徹底有效的法門。當初並不懂何謂懺悔法門?只有不斷思維反覆的檢討,到底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偽道?怎麼作分辨?當有疑惑之時,便採用茇茭的問法,對著神明一問一答的自問著,是這樣嗎?還是那樣呢?現在想一想,這些舉動真是愚蠢的好笑!難怪有古人說:談閉關啊!先作到關閉自我內心的對答再說。不然雖然沒人與之對話,但自己對自己說話的機會,比與人對話還要多。但總而言之,懺悔確實使我安心不少,對進入靜定的功夫也體會較多。最明顯的不同是與前次閉關相比,我的身體的狀況改善不少,靈敏度似乎有提高,察覺力也進步了。所有神通力量來自於禪定功夫,若此時不能定下心神,那一切妄心所造的境界,就是等於子虛烏有的。我再三的思維推理,懺悔是帶領進入安心的途徑,因為它是最令我安心的。

這個對話行為,實在很難改掉!尤其一個人自處時,就像神經病一樣,自問自答囉唆的不得了,要修行必須將它給改掉才行。據西方心理學說這是屬於自戀、自我催眠的行為,確實如此。自我催眠使自己欺騙自己,找一些自認是對的去作,日久必定造成人格分裂。雖是這樣,但吾當時實在沒辦法,不然心中種種疑問問誰啊?年紀輕輕不工作,關起來自問自答,看在他人的眼裡,不是神經病也很難解釋是什麼。

第三次閉關,時間預定是一百八天。每次持咒畫符或靜修時,念頭一來,緊緊地盯著它看;第二次出現時,我一定將它搞清楚。原來都是一些平時掛礙放不掉的執著。就這樣吾弄清楚錯誤的地方,慢慢地,這些念頭就不見了。修行欲達平心靜氣,就得減少雜想妄念,任何法門的入門,必須有「專一」的基本功夫,譬如念佛號、數數字、觀鼻息出入等。現在雖然是練習法術,但專注力還得排除諸有妄想的障礙,不然所有的功夫,變成一無是處。

不能安心的原因很多且雜,但不離於身心的範圍,例如身體不健康不能安心,心中多事更是不能安心。佛教將執著分為人法二執,就是對人世的在意,人有壽命、時間、愛情、金錢、物質上優劣長短等等分別心掛礙成障。法,則有固定的步驟、觀念、儀式,過度依賴法門來安心的人,則不念佛不能安心,不拜經或不靜坐就好像沒修,這條拉著風箏的線總是放不掉。這種執著日久變成身心的負擔,身心法門是在繫住念頭使之能專注,作為開啟清靜之門的鑰匙,繫住念頭而不被繫著身心,這樣的修持才能見到成果。修心性法門是寶貴的大法門,必須多讀經典,參透古來聖賢的語言觀念,從中體悟它的奧妙,即能漸漸轉化身心清靜。

修道人秉持慈悲與廣大的胸襟,才是所有修道的資糧。懺悔法門中具有啟動智慧的作用,不可以懺悔後反而變成處處不能,提不起勁來。閉關能減少與外接觸的因緣,專心觀照心念入境,隨著懺悔的深淺,減少身心的障礙。但如果總是感覺好像什麼都不對,處處小心翼翼地處理,那便是浪費更多的心神,是用心不得力。

吾後來研習佛道兩家的戒律之後,對於做事的理念更清楚了。哪些是可以做可以想的,在戒律中是講得清清楚楚。宗教設立戒律是保護自己最好的設備,對於修行理念還不清楚的人,只要遵守戒律即可保護自己步步踏在正途上,不會發生意外。戒律完全在規範身心行為,遵守戒律即是身心清淨,它從體性根本上下工夫,裡頭藏有太多高明的設想,非智淺之人所能想像。每一種教派的法門,都有它特別的規矩,這些法節規矩不是胡扯亂來的,一般人不懂動輒反抗,只是徒增心中自我的對立,浪費自己的時間青春而已,還不如不要學算了。太多戒律的道理,都是經前人修証後發現原來如此,所以說我們應該懂得尊敬戒律莊嚴的修者,那不是對宗教的執著或狂熱,也不是不通人情的固執。那種堅持毅力,對懂得道理的人來說,真是善知識的行為。

我有一陣子謹遵戒律,處處戒護自己的行為。但身邊太多混雜朋友的來往,認為我應該放輕鬆,竟還有學生來勸告。結果吾如此太近人情,終於是被人打爛成一片,鬆懈了。毅力不足,放不掉人情的聳動而懈怠墮落。吾自己修道自己心底明白,戒律清靜的結果便是與常人相處格格不入,在他人的眼裡是有壓力的,所以大家會好意的相勸,不然你會被當作自我虐待可憐的人,他們用憐惜同情心來勸導你,看似很感人的情景,卻是修道的大障礙,這也是現世道德淪喪的悲哀。

閉關自我封閉心思,目的在經過專心的練習,逐漸能有收攝心意的能力。但這過程是太孤單!太寂寞了!難怪有人說修道心情是唯有青燈木魚為伴。修道入靜之前,或剛進去到奧妙之處時是很可怕的。我用可怕來形容清靜或許有人會懷疑,但真正嚐試過的人應該了解,那時的心情景象,雖然清靜,但內心孤單的情境讓人容易從心底發慌,那種拼命想找事來做卻無事可作的感覺,挨不過的有人一出關便想蓋廟弘法,不然就是受不了而變得神經兮兮,甚至因此身心失調生起大病都有。真挨的過的,令人深覺人生原來是一場夢。夢醒之時,人去樓空,所有熟悉的人事物不見了,僅剩自己孤單的活著,你說能不覺得寂寞嗎?

所以說修道初步須克服畏懼寂寞或空虛的心,閉關更需要具備有此條件。人平常習慣熱鬧,不知不覺中依賴著它,若非修道還真難看到此心真是吵。從修道法門修入清靜地,就在欲入不入時,凡心一動,就是使盡九牛一虎的力量,還是進不去。許多人所見到的清淨,根本都不到幾秒鐘的閃爍,不能算是打好功夫底子。現在看到聽音樂修道的傳播風氣,還有用電器用品助修的人,以為聽一聽感覺很舒服,心情不好放來聽,就感覺心情愉快的現象。這種修道行為,根本是在轉移心念,並非真正有令心清靜健康的效果。若真不用自修可行?那醫院就不用躺著那麼多人,機器應該可以救活他們,這麼簡單的道理也不懂,還拼命的鼓吹機器能發功,人真的已懶到極點了,難怪連呼吸都得靠機器維持。

講起孤單無聊?清淨境界是徹底的-----孤單且無聊的情境。但得留意非常人閒得發瘋,盡使散亂心神的孤單。有人問修道在作些什麼?回答說:無事是修道。或答:無心是修道。這種回答是有功夫的答法,不是常人無聊的對話。心中無事是修道調整心思的技巧,就是此心完全捨棄能無掛礙。還有收攝心神作什麼?令心不亂作什麼?這對收不了心的人來說,完全無法理解是什麼。答案對追求名利者來說,更是完全沒有任何價值性。修道在於應心,如同世俗求名利,証不得且不應於心,那些就是多餘的廢物。然其,修道者最終的用意,在於解脫一切諸苦的束縛。常人所見的苦,只有物質短暫的名利心,所以兩者是站在完全不同的立場,不能等同看待之。

時常聽聞鼓勵我賺錢的事,大家還是極為同情我的際遇,認為修持能力與財富是劃成等號。其實,不是我不想賺錢,而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雖然稱不上是君子,但遵守所修戒律是本份事。與我相處過久的人,大概知道我的處世風格,一切隨緣我是夠方便,不該我取的,能捨棄的,我一慨不去理會。那是自認罪業深重,恐怕累積過多的業障,拖延子孫。修行多年下來,我是有許多理念想去完成。但經費人力始終不足,有人勸我蓋廟,至少能穩定架勢,認為有錢好辦事?對常人來說的確是如此,我未証道之前也不能例外。但反過來思維,若處心積慮為了賺錢,恐怕一生的時間不多,等賺到錢夠,那時身心體力也壞的差不多,然後等待恢復之後,就什麼事也辦不好了。若以辦道普渡眾生的責任來說,身為神職人員,渡化眾生最好的方法,還是以身作則,自成模範。至於,現在信徒多不多,那需要講緣分,不是靠廣告宣傳。佛說有三不能,所謂不信不能、無緣不能、定業不能。在道家戒律來說更嚴格,渡人不得刻意耍花招去引人相信。愚僕所想渡人人渡,功夫不徹底,是被渡走比渡人的機會大,若渡不了自己向善,只要求他人向善,這是相當可笑的糗事。這是過去的經驗,就連人情事故的災難,都無法逃避脫離,表示智慧淺薄,功夫火候不足,何況擔任領導廣大群眾的能力。

 

目錄 / 下一頁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