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夢境修法論
近年自美傳入的印地安修行系統,有類似的夢境練習,他們有專門的修持法,對於轉化夢境有其訓練的步驟。若依照吾個人經驗來看其法門,過程的描述與我們民俗理念雖然不同,但欲修成的效果是無差別的。道教修法不直接強調「轉換夢境」的技巧,較為重視由平時生活上的心思入門,從「存思法」次第層層轉化,講究精氣神的轉化過程與夢境的相應作用,根據其心神存思的差異變化,對應所出現的夢境。道教思想中解讀夢境蓋從身心上氣化形成,類化五臟六腑所屬五行,各有衍化不同人物角色的功能,並且被廣泛運用於中醫學診斷理論上。據筆者的經驗,沒有夢境與身心氣機無關的,何況是心神刻意凝造的法門,必然反應出各種不同夢境的現象。這部分在佛道修行課程上皆有詳細的解說,以下僅舉仙佛家概念作參考說明。
《大智度論》說:「夢概分有五種型態出現:若源自身中不調,體內熱氣多,則夢境多見火景、見黃色、見赤色;若體內多冷氣,則多見水景、見白色;若風氣多,則多見飛景、見黑色景象。又頻頻重復出現夢境,所有的夢境見忙於事務,蓋是多思惟念故有此夢見;或天與夢,欲令知未來事故;是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所謂身中不調,指四大生理健康上問題,有從熱氣、冷氣、風氣引起的夢境。後者,多思維、奢望心,即指心理上所造成的夢境。初期修行必須熟悉身心理上的道哩,不可以弄不清楚境界的起因,否則即入顛倒夢想的不實幻境,睜著眼睛在作白日大夢。
夢境的起緣在《毘婆沙論》三十七曰:「應說五緣見所夢事由:第一由他(外力)引起的夢境。所謂從諸天,諸仙神鬼,咒術藥草,親勝所念成就,及諸聖賢訓怙所引起之夢。第二由曾經作過及重複演練所作的夢境。所謂先見聞覺知後的事,或曾串聯學習的種種事業,所以會在夢中變化所見。第三由於內心認為當有的心思。所謂認為將有吉及不吉事跡,即有法爾夢中先見其相的現象。第四由於分別心所作的夢境。即所謂源於思惟希求願望或有疑慮,所發生的夢見。第五由於身心諸病,引起所作的夢境。所謂諸四大不調適,且受節氣影響的生理變化,便隨所增夢見彼類(乃至)異生聖者,皆得有夢見的現象。聖者中從預流果乃至阿羅漢獨覺亦皆有夢,唯除世尊。所以者何?夢似顛倒,佛於一切顛倒習氣皆已斷盡,故無有夢。如於覺時心心所法無顛倒,轉睡時亦爾。」
【菩薩所觀四智】(術語)《唯識論》等破外道餘乘、實我、實法之所執,而且說《阿毘達磨經》四智成就菩薩之所觀,舉以略顯於心外無有實境。四智者,第一相違識相智,於一處鬼人天等所見各別。境若實有,則豈能如此隨見者業力而轉變種種耶?第二無所緣識智,緣過去、未來夢等非實之境時,境非實有,而心現緣知。心若必託外境而起,則云何無緣耶?以此准知,一切境界,皆心所變也。第三自應無倒智,境若為實,則一切凡夫,皆應是聖,本來證悟心外之境故。若然,則不應假功用而得脫,應自然成就,何不然耶?第四隨三智轉智,三智者:一隨自在者智轉智,已證得心自在者,隨自己所欲轉變水等能成金等。境若實有,何能如此隨心轉變耶?二隨類密者智轉智,得勝定而修法觀者,觀一境隨而青瘀等相,種種顯現。境若實有,豈能如此耶?三隨分別智轉智,起證實之無分別智,一切境相,皆不現前。境若實有,云何證實時皆不現耶?菩薩成就此四智時於唯識之理決定悟入故,不許心外實境也。
討論過佛教解釋夢境修,現在就來探討道家的夢境觀修,彼此之間的夢境雖有差異,但事實上,仍然不離佛教敘述的五種夢境。過去道教傳承起源,亦有來自於夢境的啟示,或天神從夢中的告示,這些現象在未來吾都會逐一作探討。先舉茅山祖師陶宏景先生針對弟子夢境作解,在《周氏冥通記》中所記載夢境之修法,內容細節相當詭異難測,與現代乩童扶鸞或冥遊天堂地獄及煉法有極大的差別。周氏入道修練幾乎是天天在作夢,或有隔天之夢,或有天神之夢,這些資料是在周子良死後被發現收集出來。當時周氏未亡前所夢之紀錄,其中有四卷資料,曾經稟奏過陶仙師,後由陶仙師轉奏皇帝的記載資料。
「臣弘景啟,去十月將末,忽有周氏,事既在齋,禁無由即,得啟聞,今謹撰事跡,凡四卷如別上呈,但某覆障疑網,不早信悟,追自咎悼,分貽刻責,淵文口具陳述,伏願,宥以闇惰,謹啟。十二月十六日」
說明:茅山陶宏景仙師有一弟子叫做周子良,字元龢。豫州汝南郡,汝南縣都鄉吉遷里人,寓居丹陽,建康西鄉,清化里。世為冑族,江左有聞,晚葉凋流,淪胥以瘁。祖文朗,舉秀才,宋.江夏王國,左常侍所生,父耀宗,小名金剛。文朗第五子,郡五官掾別住餘姚,天監二年亡,年三十四,仍假葬焉。所繼伯父耀旭,本州主簿,揚州議曹從事,母永嘉徐淨光懷娠,五月夢一切仙室,中聖皆起,行四面來繞己身,乃以建武四年丁丑歲正月二日人定時,生於餘姚明星里,?歲為姨寶光所攝養,同如母之義。
周氏夢境與鬼神的對話記載很詳細,而且都是與修道神化有關的夢境。謹摘錄一段,與今天堂地獄冥遊或鬼神教傳互對探討之。
「十九日夜所受記書「八侍女」,有六小青牋紙。傍註說:尋此諸夫人所說,並無義,旨非必止。在周生,亦以兼戒學者,明智功德之義,過於專修觀,夫議理亦聞,則其理可見也。
八侍女。一人捧巾箱,箱上有題,一人腰各帶大符,符方一尺許,黑書。青素上一人執一函,以蓋致函,下合執之,函中有囊,囊有黃題,應是經書,四人各執一木板,板上字極細,不可識,並皆縉綾衣,紫絳為腰帶也。
眾仙自共語,良久,似論子良事,不正了其旨。趙夫人乃見告曰:子冥契久著,故能招感真仙,良助欣然。
子良答曰:不以猥俗,少便依道籍以緣,幸能棲林谷,豈期一旦,真仙啟降,喜懼交心,無以自安,若前因可採,願賜神仙要訣,以見成就。
夫人曰:子名書紫簡,何憂不仙,而求於我,我猶仙人耳。
劉夫人曰:周生爾知積業樹因,從何而來?得知今日乎?
子良答曰:微塵下俗,實所不究。
夫人曰:今略為說之,爾生周逵家時,已應得道,為貪濁彌多,遂不致獲。次生劉偉家,乃得學道精勤,精勤之福,方流今身。爾已經三過上仙籍,其中或犯非法,而復落去,今日之會,上錄來已七十餘年,故經生死乃遂,吾經以此事,諮受錄君,君見告如此故為宣說,今知源由耳。
王夫人曰:劉右嬪之言,備說幽顯宿命,爾可心自知之,勿示凡俗,悠悠之人。
陶夫人曰:周年十九丁丑生,水命人,因謂趙曰此比何似,趙曰亦無定總,真王君丁丑生,水命人,位為高真,張酸亦丁丑生,乃沉淪三官,此不可為定。但論功業何如耳?陶曰:實如來告。
劉夫人又告子良曰:夫神仙,雖通玄感徹則易,但凡情虛微,不能招其感耳。我等今來者,直尋有道者耳,非浮游無著,泛濫而行也。幸勿令人知,知亦未然,此事或生疑誚,以迴爾心,我乃無怪於彼,但恐自招其罪耳。
子良曰:已蒙神降,豈敢自有疑,但欲時呈師母耳。不敢以告,悠悠者。
又曰:亦勿甲乙告之。
趙夫人又告曰:仙道有幽虛之趣,今粗為說之。夫為真仙之位者,偃息玄官,遊行紫漢,動則二景舒明,靜則風雲息氣,服則翠羽飛裳,乘則飆輪靈軫,浮海歷嶽,遊眄八方,進無水火之患,退無木石之憂,豈不足稱高貴乎。人唯見軒冕之榮,嬪房之樂,便為極矣。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遊人間,正為此耳。縱有知者,亦不能窮而修之,或修而不久,或久而不精,諸如此事,良亦可悲。周生爾勿效此,凡庸之疇也。
王夫人告曰:夫一志,直往無迴環之慮,瀟灑任理,無累著之心者,此乃保賢之子也。儻有窮幽測遠,遠求師友,晝夜辛勤,積以歲月或直坐一山,修經用法,吞符翕景,處七元者,亦皆能致道,終不及積業用功,果之快耳。爾可以此事,告於來子,令勤之也。修此不止,不患身後徒空,爾自己定,無煩於其間矣。
陶夫人曰:若能守道不動,服氣吞景,以鎮五藏者,亦能得地仙,長生不死。若無金丹五芝,終不能飛遊,太極動靜無方也。吾今猶是仙之中者,未及上仙下真也。前服氣諸事,往亦為之,而得如今日耳,周生爾營之乎。
言語粗悉入四更中。趙曰:星已疏矣。行當應署相與去和諸人,同應去。
趙又曰:方當去來,不為久別。
王曰:趙夫人來,當無不相隨。
劉曰:來月三日,當往東華呈學簿,當學陶夫人相過。
子良問:何學簿?
曰:是易遷中教仙人,學業有進退之簿。二月日多一呈,呈東華大司命。入月三是此,二月之最,至九月復呈,如此週而復始。陶曰:且作十餘日別。李曰:其間動靜。趙夫人當見使來去,不復辭別,便悉下床而去,侍女隨次而減。」
這一篇以現代人薄弱的閱讀功力來說實在是不好讀,其周子良與諸夫人的對話內容,若出現在現代則肯定被認為是相當了不起的通靈事蹟,但比對現代道教有遊天堂地獄的對話是差不多的。站在求學修道的立場而言,陶仙師認為這些夢境是與下階俗神對應,非修道家之旨趣,而且諸位夫人所指言論,並非完全是真實神仙之學,難怪批評諸夫人「語言無義」
這則夢境有詳細的對話,但凡人在醒時而不是在夢中看見鬼神,反而不見得就能夠有對話的能力。這在本課程中的教導,屬於相當高級且重要的一環。周子良為何有夢?應該與其所學有關,他在十二歲即入山學習,受仙靈籙老子五千文、西嶽公禁虎豹符、五嶽圖、三皇內文等,平時專心於香燈之職務,而且偏好於畫畫,對於人間雜技,一經學習無不熟悉於心,足見對夢境構造及描述的能力特別顯著。拙見應該是這種心腦慣性所影響,所以有過於專執而導致多夢之思。
俗神感應交往傳說,在《紫陽真人內傳》中「周裴二真敘」有敘述:
「晉陵華僑,世奉俗神,就是一般供奉的鬼神。有一天,忽然夢見一群鬼神前來邀約,後來就時常與之遊行。交往中他們還提供給僑諸多美味飲食。僑雖然是在夢中飲食喫酒,但每當與諸鬼共飲酒醉後,還家即刻有輒吐所飲之物。歷經數年之後,諸鬼漸漸對僑有所控制。
後來,僑聽聞有識之人說,過去與其具有同樣能力的際遇者,後因違犯小小過失,被諸鬼給控制玩弄,已有數十人相繼死亡。僑聽聞後心生畏懼,恐怕將來同受諸鬼所困,所以選擇背俗入道,就是拋棄俗神的奉養,前往許丹陽處學道。
自此之後,群鬼各自消散,不再有往來。僑在奉道數年後,忽有夢見二人,年齡大概有五十歲左右,儀容衣服非常,後來求證得知,就是夢見周裴二真人。二人先後教授僑經書,然而書的內容皆能與五千文相參同義,就是老子道德經,內容多說道家戒行養性事,亦有讖緯(天文地理學)。僑所受二人傳給的經書,但皆隱密不隨便宣揚。」
泛觀仙佛宗修行道法,感應夢境影響未來修行很大。現代道教除有夢遊天堂及地獄盛行之外,最主要在於「鸞堂」的傳授,其鸞生經培育養成轉有取代傳統道士的地位的趨勢,並兼擔任無形仙佛的代言人,前說僑的夢境經驗,礙於道教理念不能通徹,現在漸已被諸如鸞生們給取代了。在稱為諸仙佛降鸞所能傳授的經典,若深入探討內文思路,則如同陶仙師評論所說是毫無意義!當然作此評語這些話必定得罪許多人,咱們主要在提醒學者警惕察覺知見,並無存有諷刺的意味。
為何傳道難?應該說是離開世間夢想難。俗云:有夢最美?殊不知離夢方是真。世間的一切顛倒夢想,終有一天還是要醒來,覺醒時一切已經太晚了。寶貴的生命光陰,根本不容許做太多夢,如《宗密之禪源都序上之二》曰:「諸法如夢,諸聖同說。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寂寂之心,靈知不昧,即是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緣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眾妙之門。」不如早點覺醒是真。
在道藏《發心鈔》有一段故事說:
「 若見邪為,正則知非。所謂正者如真藏經云:
『昔日有突敖國王,恆信正道,妖人來欲化王,令習偽道,變形騰空,音樂讚誦,宮人綵女,觀之迷惑,三七五旬,遂無悟醒。
王告之曰:『汝是妖邪,即須早去。』
妖人言:『我是正道,勸王修善。』
王曰:『我聞有道之士,藏名匿跡,人眾不知,正道杳冥,有形則偽。』
命臣通靈,令與論說。通靈曰:『外道多偽,不足堪談,共論惠源,形無立所。』
妖即絕對,竄影逃蹤,三千餘人,更無敢出,自然磨滅,國內清正,信向大乘,當知邪不害正,其來久矣。』」
目錄 / 下一頁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