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進香團

台灣道教能使迅速發展分佈的主要關鍵,在於所謂分靈的制度。分靈制度能建立地方性信仰,並隨著人口遷移,傳佈到各個地區。

地區性的信仰,鞏固團結在地人的力量。如此不管遷移多遠的地方,他的信仰是不會輕易改變的,這是道教與鄉土文化重要的聯繫關係。中國人思鄉心切,而且根源的廟宇能興盛不衰,這關鍵在於每年舉行的「進香」活動。

據說進香的功能,在於神與神之間相會靈通,能加強靈感力量,增添供奉家神的兵將數量。人們在每年舉行進香過後,若是次年的田產收入情況大增,他們所辦理投入的活動規模就會逐年擴大。這是民間道教的資源。


圖解:進香團乩童降神附身帶領信徒,在廟前呼喚兵將。然後信徒迎接廟內神像回家,傳說這樣能夠帶回更強勝的靈力。

我們只單純看到大家拼命的為神明花錢,靈驗的神明身上掛滿了金牌,很難理解為何信徒甘願如此?其實就是信仰力量幫助信徒收入增加,這是與神契約的一種回饋觀念。舉辦進香的活動有大小型,大型是屬地方性,全部鄉村里民都能參與。小型則純屬個人家庭的進香,譬如遷移外地的人,還供奉著原來居住地方性的神明,遷移外地之後,回到請神處的廟宇,就稱為進香會靈。但有時亦有大小型合併的活動,地方經費的整合,同意接納個人參加大型的進香活動,就只要繳納少許的費用,就能參加成為大型的進香團。

進香活動中的組合,有它必要性的專業人士參與,法師或乩童是必備的,視其主家的觀念,選擇法師或乩童為其主角。法師負責進香時制煞及割香的法事,譬如進香時最前面的「頭旗」,用竹掃綁住黑令旗,走在陣頭的最前方,進行掃除前方的煞氣污穢。在出發前準備好「香擔」,擔子內擺設香爐,從出發至回程不能熄滅,必須專人負責管理。當回到祖廟時,用此香爐與祖爐合併,然後法師或乩童手拿寶劍及令旗,進行割香的法事。最後神像與祖廟神像會合稱為會靈。香火與祖廟香火合併,稱為「割香」。

準備出行的神轎,亦是進香時重要必備品。傳說神明出遊時,主要是坐轎子,兵將則是騎馬,這是神明的交通工具。現代民間神轎經由改良後,逐漸變成為活動中特殊的技藝,從二人抬轎變為四人及八人抬的神轎,人的組合一多起來,還得配合步伐的練習,在出遊時,能有表演才藝的作用。

轎子的型式,隨著時代進步的改良,已經從二人抬單調的木工,變成為雕刻精密的木雕。至於採用的版本,則視團體個人的經費條件作選擇。


圖:台灣茅山丹道協會,附設委員會主要敦化善良風俗,輔導信眾走入正信民俗活動,筆者在職期間委任吳俊雄師兄成立醒獅團。
經由吳俊雄的教導,醒獅團的團員們,各各展現出年輕活潑的精神,將獅子表現得特別出色。
圖:基隆擘鏡堂遊行實況。
善男信女擁護神轎遊行。據傳說信徒依照神明指示,坐上神轎遊行民間,具有化解煞氣的功效。

 

目錄 / 下一頁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