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總是喜歡批評或背後說人壞話的人,他是難以成功的人。因為世上的每一個人,每天能用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他沒有將時間用在有用之處,所以他是很難成功的。
常人除工作之外,若有空閑之餘,多數人對時間是沒有規劃,規劃時間是對生命的重視,對於達成人生的目標極為重要,因為時間就是金錢,縮短時間等於擴大你生命的空間。我們看到別人出國旅遊,從一國家遊過一國家,真難想像花錢之外,他們怎麼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旅遊。一般人,恐怕國內旅遊區都未能走完,何況國外的旅遊!究竟人生應該如何計畫是最為妥當?
一個人的生命時間是有限的,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若是懂得運用族群的運作,才能縮短個人投入的資源及時間。過去我很反對組織傳銷,回想起來當時確實是不夠宏觀且短視,對於組織行銷的理念缺乏,想做事的時候,老是希望別人的助力,但當別人需要時,卻無法發揮幫助他人的動力。修道發起菩薩願力要幫助眾生完成心願,但卻始終提不起動力。觀察自己的力量有限,雖有諸佛菩薩的庇祐,但對於世間物質救濟的現實問題,還是得以落實去做。
普渡眾生,除心靈上的拯救之外,對於改善物質面的計畫,還是要配合給予方向的指引,不然許多人的苦難是生活物質上的欠缺,他們就連生活都有困難,又如何能有安定的心靈。宗教的許多理念及行為,皆以勸募他人的財物,整合資源之後,依據規劃進行救濟弱勢之人。對於勸解心靈的方法有傳授,卻少掉生活物質上的經營方法,因此不得不從這方向去加以協助。大家不要以為這是錯誤的修行觀念,許多人是昧著良心去賺錢,然後心理不安才樂捐行善,以為就能彌補罪愆,若是這樣就是間接造業,你可能還要幫他扛業障,我不希望他們有這樣僥倖的心態。
今天社會上看到很多人樂捐行善,不能說他們的動機全是錯,宗教勸人行善樂捐,具有助人且自助的功能,幫助弱勢及安定自己心靈。台灣地區百姓的行善,排行榜在世界的六十多名次,尤其是這次日本海嘯311的救災行動中,台灣投入救濟財物是第一名。討論救濟排名本來就不是救災的本意,這是媒體大肆宣傳出來的,說是標榜台灣人的善心,同時也鼓勵大家樂於行善。社會行善是好的行為,同時是修行者該有的慈悲心,但若自己就連生活都要人救濟,你又如何修道呢?社會中許多人是沒有能力創業,他對於經營事業的理念都沒有,你又如何叫他去創業?這類型的人,縱使給予補助資金創業,最終還是無法成功。而,現在公益團體創業的趨勢,看起來似乎是不錯,團體自身非營利事業機構,但附之在旁的事業不少,所以許多該花費的人力資源減少,不用類似營利事業那樣有聘僱人員的成本。看起來確實不錯,但從學校培養出來的那些人才,以後通通就沒工作了。因為這些工作機會,都被那些志工給取代了。就連政府機構也有志工幫忙,領取退休金後的人也跑去回流當志工,所以台灣政府機關的工作機會也精簡不少。機構經費的開銷減少,但同時也造成社會就業的難度增高,這是社會的循環機制斷層;當就業機會減少後,失業率及競爭性也隨之增高,對社會有提升服務的作用。社會鏈的循環斷層,但可能也是造成貧富懸殊的緣故,對於正常家庭的收入減少,而生活費用不減,難道這不應該好好檢討嗎?
中華民族的家庭理念,不是朝向政府補助或養老院居住,多數是希望家庭能與子女同堂,不是送到養老院去養老。在中國的養老院是無子嗣居住的地方,若要比較社會成本的優劣性,將年老住到養老院與子女同堂比較,哪一種是最安全且社會成本低呢?中國人的家族傳承觀念與西方是不同的,不重視子女傳承的民族,與家族傳承的核心價值,卻實值得專家們去好好研究。我個人可能是受到宗教傳承的觀念影響,從師門中授受不少的專業技術,同時也受到師門的榮譽與庇護,我根本想不出也無從挑剔有什麼不好。若是說家族及師門傳承是自私,不如說傳承是維持專業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