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與蘇木用藥的區別

   今天上中藥房捉藥,藥方中有一味藥是”杉木”,中藥房老闆看過之後,一口咬定說”杉木”不入藥,建議我改換”蘇木”,反正都是木,蘇木與杉木有何區別呢?

藥方:茯神,杉木,大腹皮,石蘭葉,秦皮

主治:頭風,逆火,安心神,止痛,預防氣流耳目之病變症狀。

先看蘇木的性味及主治功能,其說為:

【性味歸經】甘、咸,平。歸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行血祛瘀,消腫止痛。用於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胸腹刺痛,外傷腫痛。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破血,產後血脹悶欲死者。

  2.《本草拾遺》:主霍亂嘔逆及人常嘔吐,用水煎服之。破血當以酒煮為良。

  3.《海藥本草》:主虛勞血癖氣壅滯;產後惡露不安,腹中攪痛;及經絡不通,男女中風,口噤不語。宜細研乳頭香細末方寸匕,酒煎蘇方去滓調服,立吐惡物瘥。  

        4.《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心腹痛,月候不調及蓐勞。排膿止痛,消癰腫撲損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並後分急痛。

  5.《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發散表裏風氣。破死血。

  6.李杲:破瘡瘍死血,產後敗血。

  7.《醫林纂要》:補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風熱。

  8.《用藥心法》:蘇木,去風與防風同用。

  9.《本草綱目》:蘇枋木,少用則和血,多用則破血。

  10.《本草經疏》:蘇方木,凡積血與夫產後血脹悶欲死,無非心、肝二經為病,此藥鹹主入血,辛能走散,敗濁瘀積之血行,則二經清甯,而諸證自愈。《日華子》、《海藥》所主,悉取其入血行血。辛鹹消散,亦兼有軟堅潤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滯留結之血,婦人產後尤為所須耳。(以上資料取自於http://baike.baidu.com/view/61085.htm網站)

  杉木則為性味歸經,主辛,微溫。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散瘀止血。用於慢性氣管炎,胃痛,風濕關節痛;外用治跌打損傷,燒燙傷,外傷出血,過敏性皮炎。

  兩者藥味性皆不同,蘇木之藥性為甘、咸,平。歸心、肝、脾經。甘性主走脾胃。杉木辛性主在發散,一則甘平,一則發散,殊不知,是如何取代換藥,藥方組合的取代藥物,若是有錯誤,不就失去它的治療功能。這方面的研究,應該是藥物學的專門理論,可見民間中藥房的理念嚴重缺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