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與通真10

總統能成神嗎?

  中國歷代帝王將相或諸侯,也有不少成為民間信奉的神,尤其是王爺及將軍身分轉成為神的傳說最多,這些較難給與評論成神的理由,是否出自權威性所造化之神,蓋難論定。如今隨時代的變遷及百性的知識提升,好像近百年來的政府人物,較少有在民間被傳說成神者,唯有台灣地區在蔣經國先生管理朝代,民間靈媒界開始傳出近代領導人成神的傳說,演化傳說的主神,乃是由北極玄天上帝身旁龜蛇坐騎所投胎轉世,傳說孫中山是大道公投胎,蔣介石先生是龜精投胎,搭配傳說毛澤東是蛇精投胎,而蔣經國是蝦蟆精投胎,民間傳出近代統理過中國領導人都已經成神。後來雖有少數的宮廟雕塑神像供奉,但他們的形象及太多歷史背景經歷與見證,都尚未受到官方發表的認同,主要是他們身在世間時的所作所為,雖親身經歷戰亂與抵禦外敵侵犯的功勞,但並沒有經過修道的過程,所以雖有靈媒的傳說靈異及少數信徒的信奉,但其成神的可信度仍未經考據。當知,人間眾生的一切運數皆由天神界所管轄,對於不少靈媒共同宣稱的靈異事蹟,仍須經過具有神職資格者的確認後宣布認證之。

神仙如何修成

  在編寫本書時,聽聞好友對歷史評論的一席話,聽起來確實有理,值得大家參考省思。他說教育課本不應該隨便拿出來恭維歷史人物,不然將時代所出的反賊,反認作英雄人物尊稱,那恐怕有誤導民眾的觀念,相信經過歷史考據多少能給予前人適當的評論及定位。

  佛教聖賢說:「魔由心造,妖由人興」。信仰緣起終屬無為之為,背後不應該涉及陰謀或人為私心的作祟,或僅是個人的修養成就,皆不足於成為人人敬仰的神,不然皆該視為旁門左道或妖魔鬼怪的行為。從人昇華成為庇佑生靈的神,到底應該具足甚麼資格呢?天神的地位不是民間政府能給予認定的,這根本不是凡夫俗子或有所為者能去評定出來。因為神靈的神人與天地是結合一起,依據道統對神仙形成的理念,歷來皆有其傳承法脈的典故,為使讀者更加了解,順道摘錄有關修仙資料刪改供為參考: 

  人修成神仙,即通過修煉的人在積累了一定的“功德”後,就能夠成為神仙。自古神仙應該忠於職守自己所屬的職位,使其天地生靈和諧,凡是有思凡之心的或私自下凡的神仙,就等於違反了天規,將會受到天界嚴厲的懲處。

  道教是屬於多神教,崇奉的“神”“仙”眾多,其“神”“仙”系統是在發展中逐漸擴充而成的。大體上說,道教所信奉的諸天神概是承襲我國古代社會的鬼神崇拜而來;至髙之天尊、仙真及人身中之神,則是從神仙信仰所悟思構想出來的。由於道教的宗派較多,故神和仙雖然同是道教徒崇拜的物件,但兩者有所區別分述如下。

  ①神。道教起初最崇奉的神是太上老君(即老子),以老子為教祖,奉太上老君為至尊天神。據《太上混元聖紀》載,天皇時老君為天皇之師,號通玄先生,一號玄中大法師;人皇時號盤古先生;代義時號郁華子;神農時號傳豫子;黃帝時號廣成子;少昊時號隨應子,一號太極先生;顓帝時號赤精子;帝嚳時號錄圖子;帝堯時號務成子;帝舜時號尹壽子;夏禹時號真行子;殷時號錫則子。老君雖分身下降隨世立教,事竟則隱,故在世無誕生之跡。至商十八世王陽甲踐拃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氣,托孕于玄妙玉女,經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降生。以後老子曾號經成子,郭叔子,大光明使,古先生……。唐朝以道教為國教,尊號老子為大聖祖玄元皇帝,宋朝又上尊號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後帝,道教尊稱為道德天尊。六朝時又奉“元始天尊”為最高神。從此道教崇奉的神日漸繁多。人間有帝王百官之封建等級制度,道教也將人間的官制等級制度搬用於虛幻天廷。道教的天神也是分等級的,其最崇高者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宮;上清靈寶天尊,住禹餘天之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無世不存、無世不在。其次為“四禦”:即玉皇大帝,又稱昊天金闕至尊上帝,為總執天道之神,如人間之皇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之神;勾陳上宮天皇上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禦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後土皇祗,又稱承天效法土皇地祗,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土地山河之秀的女神。

  道教分宇宙為大羅天、三清境、四梵三界三十二天,共計36天,各天都有帝王統治其中,有輔助之神無數,神團也很多。信徙們常奉祀的有:大明之神(日),夜明之神(月),北斗之神,五星五行之神;太一、文昌、列星諸神;風雨雷電諸神;五嶽、五鎮、四瀆、四海之神;山川、社稷諸神;五祀、八蠟諸神;城隍、土地諸神;灶君、門神、財神諸神;先農、先蠶、馬牛、瘟疫諸神。

  除上述天神、地祗外,還有屬於人鬼一類的神,如各姓之祖先以及歷史上被譽為聖哲賢才和忠孝義烈之士,如關羽、岳飛等,都成為道教所奉祀之神像。

  ②仙。仙與神有所不同。天神大抵是執政管事的,如人間帝王和下署官吏;仙是不管事的散淡人,猶如人間的名士和富貴者。神大都有帝王“封誥”,享受祭祀,仙則大都由“得道”而成,並不一定得到祭祀。仙有天仙、地仙、散仙之分,天仙可能為天神,地仙則只在人間,散仙則天上人間飄忽不定。

  神仙之說,最早見於《莊子》(道教稱為《南華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游乎四海經之外”(《逍遙遊篇》),“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關於仙人(或稱真人)的狀況,在《莊子》中有很多描繪。《列子•湯問篇》還說仙人居於“歸墟”內的五個大山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隔七萬里以為鄰居,其上臺觀皆金玉,禽獸皆純縞,珠幵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飛相往來”,把仙人的生活描寫得非常美妙與神秘。在文學家屈原的《離騷》《九章》以及宋玉的《高唐賦》等先秦文獻中,也有很多對仙人狀況的描繪,表達他們對外生死、極虛靜、不為物累、超脫自在的仙人生活的讚賞。

  遠在戰國時期,有關神仙傳說便已流行於我國南北,而以燕齊一帶為最盛。《史記•封禪書》中有詳細記述,說海上有三神山,山上有黃金白銀為宮闕的仙人住所和不死之藥,引起統治者的羡慕與追求,最出名追求仙藥的帝王是秦始皇。以後信奉神仙之說的人們根據這些幻想更加誇張虛構,仙真的人數也就一天比一天繁多了。西漢劉向作《列仙傳》,共載70餘仙;晉葛洪作《神仙傳》共載90餘仙;梁武帝時陶弘景作《真靈位業圖》,仙真名諱更加增多,並將位次予以確定,分為階數百位;其後又有《曆世真仙體道通鑒》(亦稱《仙鑒》),更列出很多神仙。在道教中奉祀最隆、在民間也傳說最多的是“八仙”,即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至今尚流傳著“八仙慶壽”“八仙過海”等神話故事。

  以上出自國易堂,http://www.guoyi360.com/baopuzi/6214.html(李貢銘轉成繁體文及部分文字修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