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與通真9

宗教資源取自何處

時代所在的經濟發展狀況,與各大宗教發揚光大息息有關?當知,宗教沒有豐富的經濟作為資源後盾,它是不可能發展順利,尤其是在百姓生活不安定的時期,宗教的資源就會縮減不濟,使其與民眾互動教化活動減少的情形。因為傳統宗教本身未具直接性的經濟生產力,與現代宗教的經營模式大有不同。現代想要推行宗教信仰幾乎都得自力更生,不能玩依賴捐獻,或得設立附加的產業作為資源的補給。兩者結合營運的方式,想要獲得社會更多的資源,必須事事恰到好處,否則恐怕扭曲宗教信仰的主旨,讓利益扭曲信仰的義理。若以傳統宗教之教派理念來說,兼職附設產業的方法是不被教徒普遍接受的行為,唯有少數較具規模的團體能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因為多數宗教主流的組織團體,已是歷經百千年以上的傳承,他們所累積下來的資產,已經足夠他們後代延續的使用,所以後代繼承者,根本就不用考慮附設產業或辦理增援經濟的必要性。這在中國大陸的宗教資產管理來說,經過文革之後的宗教產業,已經統一收為國有管理,目前承接經營或管理者,都是屬於官方政府的指派或是出租私人經營的方法。若以宗教設立的主旨來說,宗教的資源取自於社會,本來就有還諸於社會的義務與責任,這是台灣宗教申請設立管理時的法令,皆有明文規定的主張。因此,台灣宗教廟宇年年辦理對社會的救濟,宣導信徒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確實對社會弱勢族群發生了不少奉獻及愛心的支援。

大型廟宇與小神壇的功能

  台灣民間設立個人神壇如林聳立,幾乎大街小巷都能看得到,因為信仰自由及宗教活動不受約束,舉辦大型活動只要提出申請就能自由舉行,逐漸就形成更多分支的神壇,至於大型活動的主流,仍屬於地方連結性者居多。由此可知,沒有小型的聚會,就無法聚集成為大型的活動。台灣政府近幾年已開始列冊管理小型神壇,平時除有進行溝通及宣導一些活動範圍,對於公寓設立神壇的宣導及管制,從燒香及焚燒金紙開始宣導大家宜少不宜多,甚至以環保為主題來勸勉大家不要多燒金紙,以免造成環境的污染等為主題。台灣政府對於設立於民間的神壇是採取不干涉的原則,那是依據憲法對人民信仰自由的原則下所開放。

  這裡僅從民間神壇對社會是否具有奉獻能力,經實際研究之後?發現答案:絕對是有的。在民間設立神壇的素質參差不齊,但神壇對維持社會秩序及勸化行善是有某層度的效益。雖然地方不缺少具有規模性的組織廟宇,但畢竟大規模廟宇的服務品質及對象,與神壇是有差別待遇的。小神壇的親和力與民眾較為接近,當信徒前往大規模廟宇祈求或尋找協助時,所要花費的費用與小神壇的價位差距甚大,因此對小老百姓來說,他們當然是找小型神壇解決困難較為划算。這是從信徒經濟能力來看消費成本,大規模廟宇的組織成員屬社會層級較高,並設有較複雜化的管理及服務制度,這對信徒來說是最為不便之處。除此之外,民間神壇生存主要的特色,乃是神壇中不少是屬於獨立潛修有素的人物,他們對於信徒的奉獻及教育功德,不輸給大規模的廟宇。這也是為何神壇數量大增,且有如林立般四處皆有的主要原因之一。

宗教信仰未脫凡俗

  因為修道理念的緣故,促使敝人對學習宗教的研究及考證,發現宗教傳承法脈對眾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信仰宗教或風俗是屬於人文傳承的理念,有想法就有信仰,所以就會變成為一種人文理想的目標。因此拙見真要成為一個救世的宗教家,就得將所有宗教哲學的理念與民俗文化給融會貫通,宗教或信仰不能脫離凡俗而立,甚至參考研究各國信仰的出處,及古今宗教與眾生之間的歷史狀態,將有關宗教與社會的密切關係進行周詳的研判,最後能脫穎而出俗,這樣方能不失為宗教家的風範。現在這裡所提供個人的學經歷,就是在著手於研究及記錄的工作,雖然未達於專業性的論述,但至少能將民間信仰流傳事蹟,及各種概略狀況給記錄下來。同時能與門人共同分享學習經驗,使其能夠更為了解信仰是甚麼?該如何進入信仰領域及對社會的奉獻,那才是正確學習道學的態度。

英雄與成神

  有關民俗祭拜神像的緣起,多數是來自於人為對社會公眾的奉獻行為。因為個人無私英勇的奉獻行為,而犧牲自己的性命,在此人物的事蹟廣受群眾尊敬及追悼,而成為民眾敬重膜拜的對象。但此類人物成神者不多,只能被雕塑在地方或祠堂中受到追悼紀念,反而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廣被民間群眾神化成為膜拜的神靈。

  針對道教供奉神尊中,從人升格成神且供人膜拜最常見者!祂對民間具有奉獻且廣受群眾信仰的對象,唯有媽祖娘娘林默娘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祂從人修行得道而普渡眾生,真正受到百姓肯定的是祂濟世的理念,因此傳說祂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這裡姑且不論祂是誰的化身,而是凡夫俗子能夠修道成神,還能千年受到民眾的信奉膜拜,祂是怎麼做到的。相信福建省及台灣臨海地區的人,對媽祖的信奉認知是不陌生的,祂成為群眾的信奉及各時代政府機關首長的認同,而媽祖是確有其人。媽祖聖蹟傳說航海的人遇到海難的時候,就曾見過媽祖顯靈救渡,或是人生在遭遇災難的時候,只要誠心向祂祈求,就能感應渡過災難。

  人的能力對社會的貢獻能有多少?這是常人所無法估計或給予評定的,社會生活是屬於團隊性,當咱們團體遭遇困難的時候,有誰能夠勇敢出面承當責任的人,他就有可能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人物。古今群眾對英雄評論的價值觀,各有其不同時代的論定理念,並非你在開疆闢土時肯犧牲性命,那麼你就能成為大家膜拜的神。英雄與成神的資歷各具不同的認定程度,但基本認為是凡人未經修道的過程,就算你犧牲奉獻性命,還是無法成為眾人信奉的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