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能輔助學校知識
宗教信仰提供民眾的教育,具有勸化及勉勵的功能,又有提供督促人性及社會道德的昇華作用,這是彌補學校知識教育課程不足之處。人生何期苦短!從學校畢業邁向社會發展後,十有八九的人生是屬於不如意的,尤其是生長在苦楚多變不穩定的時代中,對於生活如不如意的人生,無法講究太多的幸褔安定。面對人生苦難時!人想生活都得面對及承受那些過程,想想那些處於命運不如意者,他們要如何走出苦不堪言的命運呢?這時候宗教存在及給予的關懷角色,能提供世人支撐與希望的價值,就能發生它的教化及志向昇華的意義了。我們應當去瞭解觀察有信仰的人,信仰不能代表他已經是在修道,但基本上在他心裡是有善惡概念的人,這個世上不能沒有善惡理念,否則就不可能有祥和與安定的生活。修道人的生命層級已是超越世俗價值的定義。故知勸化修道能超越世間種種面向的侷限緣故,它才能具有存在世間的必要性。
世人都是出自於不同家庭成長及教育程度,而所要面對命運的歷練也各有不同,學校知識學習是有限的,如何能供為其終生謀生之用呢?何況又有不堪學以致用的種種緣故!假使能藉由信仰及修道過程來跳脫命運的苦難?那絕對是最為殊勝且難得的助力。但在各自不同的際遇與造化情況下,俗云:「一樣米,養百樣人。」如何讓人抉擇適合自身修道逍遙的路?人們與生俱來的主觀及種種客觀的因素,故抉擇人生正確方向,並非是一件容易的決定?因為修道義理極為廣闊遼遠,它涵蓋你我所知的範圍,甚至超越所有眾生凡俗的一切際遇,欲藉由信仰力量改變命運及克服災厄,重造出新的人生觀,這個因緣際會及累世的福德太重要了。
人生該學習的功課,真是難以數計,從離開學校之後,進入社會還得一邊工作且學習充實自己,這對於是否接受與認同宗教信仰,又是另外一回事。世人的信仰緣起,多數是在遭遇命運困難後發生接觸,所以對於命運才會有那麼多的無奈及感嘆!信仰是屬於心靈精神上的力量,當遭逢災難厄運的人,在求助無力的情況下,信仰即成為他求助寄望與生存的力量來源。當人懂得尊天敬地之後,接著就是參與民俗祭祀儀式的活動,這裡邊就包含著教化的義理,所以能夠透過祭祀科儀來參悟天地與人密切的道理。參悟天地之理則,能夠使人思想跳脫世俗的種種束縛,使人的心思視野領域更為寬廣,這是民間習俗祭祀中的道理。古老思想認為人與天地一體,所有生命最後是回歸於天地。對山川鬼神的祭祀行為,除有尊敬天地與環保理念,主要在於追悼祖靈及無主孤魂之類的祭拜,包含對沒有家族子孫繼承的亡靈致以尊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