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神信仰到通真境界
在探討有關修道事宜,就涉及宇宙與宗教信念上的行為,乃是源自於「道」字的修行,使人能依止宇宙道行理念及戒律,做為人生修持的行為規範。簡約解釋修道義理?就是使人身心行為不超越天地軌道,依照天地與人合一的道理準則,作為生命存活與活動的目標。
道家所說修道的理念,主要是依照宇宙天地法則制定為其活動的規範。咱們開頭就從天地說起修道,生命活在天地之間,人及萬物是極為渺小。故知修道是何等嚴肅的話題,那不是我們凡夫俗子隨便就能說的定的大事。敝人出身於農村山野,對於修道一大事因緣,早期從未曾有完整的概念及接觸涉獵,只因民間俗神信仰的接觸,與民間戲劇傳奇故事的印象,使我對於修道產生了興趣與崇拜,對那神奇的力量存在著一種景仰的心態。台灣民間對真正修道的理念,皆屬於民謠與片段性的迷信接觸,因為台灣道教沒能提供優質的道統教化單位,所以欲求修道者,那是相當遙遠的一段路程。慶幸地!在年幼無知的時期,幸逢出身於南投縣竹山鎮大鞍村張恩師睢樑先生的傳授啟蒙,讓我有機緣能夠親近較有深度性的道教,因而開始奠定對正信道統修行的基礎。
民間四處盛行地方俗神的信仰,活動為社會帶來人心的穩定發展,這對台灣務農與工商時期的經驗及整體經濟發展來說,那是有目共睹的成果。俗神信仰不講究理性及各種深入性的修行法門,只要讓人相信鬼神與因果及善惡的報應道理,只要是”勸善“即可被接受,依照地方習俗的理念參與拿香祭拜鬼神,那麼就能為你帶來心靈上的寄託,這是很直接且不用說大道理的勸善方法。亦是開發中國家及台灣人從農業經濟貧困與工商創業期間,在它背後支持求生的信仰及安定的力量,因此默默為民間宗教信仰帶來豐富反饋的資源。
淺談台灣民間信仰
自從台灣經濟起飛之後,地方俗神廟宇的如林般四處興建且隨之盛行起來。依照台灣區域人口數與現在宮廟數量,那幾乎是已到達難以想像的程度,大小規模各有不同,公私所有資產皆有,其建蓋風格皆依地方風俗及個人感應而立,供奉神像各家皆是獨善其身。我們觀察台灣民間信仰經驗,對此社會人心與宗教信仰的發展現象,不容我們忽略或不予理睬!因為他們彼此相互成長的時代背景,存在著社會人文習俗與演變歷程的理念。民間信仰對未來性社會發展與習俗信仰具有共存的關係,你我若要成為稱職的神職人員,觀察有關地方信仰與社會發展的趨勢及起源,不得不知其所以然。
民間信仰習俗與時空環境變遷極為密切,從古代代流傳敬天地日月與鬼神開始,隨其各地人文訊息變化習俗,繼而演變出俗神信奉的神尊,亦是所有宗教信奉緣起與入門的關鍵處。中華民族重視出身地與血成為脈絡,不論如何成長與離鄉背井皆感念家鄉為根基地。家鄉融合了地方人文習俗與信仰,故家鄉的信仰也是血脈的一部分,若人未具感恩家鄉及尊敬地方習俗的理念,他就很難對地方宗教性的文化產生興趣,所以說沒有地方習俗理念的人,有可能他是不著根的人,遠離故鄉之後,就在外謀生定居組織家庭,因此對故鄉及遵奉家族倫理的信念,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家鄉是根基地的觀念,對現代人來說是守舊且固執不化的態度,落葉歸根是咱們炎夏子孫傳承所信奉的基本理念,至於政府提倡改善百姓習俗及信仰的風氣,那就與教育方向有著莫大的關聯,那些是屬於善良習俗該留或刪改的部分,或依照時代的需求所作的改變,都得靠明確的教育來改造及符合昇華的需求。近幾十年來台灣民間的信仰活動,就能看出信仰及習俗上的改變方向,不少地方廟宇潛移默化,已隨時代的需求而逐漸有改變的趨勢,同時對社會民眾產生不小的助益。
民眾供奉廟宇,對俗神信仰的神力有如百貨公司的商品,皆能以個人的觀念及需求而滿足於你,所以廟宇所供奉信仰的神像,也是多到讓你無法歸類與想像。這是目前台灣道教信仰上的特色,民間道教供奉屬於包羅萬象,不排斥任何的神靈,只要有人拜都能被接受與包容進去廟宇受到供奉。對不了解道教觀念的人,他們就會認為一廟有多神信仰是最難以整合統一的部分,這是形成道教與地方融合信仰的特色。
一個地方廟宇的興建緣起,因為個人信仰自由及感應的發生,促使民眾信仰者隨之而自由雕塑供奉神像,建設廟宇與資產管理的型態,概略有兩種類型,有私人興建管理的廟宇,亦有地方民眾發起鄉里自由樂捐興建的,在地方有各種神奇古怪的神像造型皆有人供奉及膜拜。參觀道教廟宇時,你會發現就連民間神話故事書裡的人物,都能被奉上神桌受人膜拜,這對有知識教育者來說,那就是一種迷信行為。為何神話小說的人物,既然能變成偉大的神能,在廟宇中受人香火供奉朝拜呢?這些從民間故事中出來被供奉的神靈,最奇怪是信徒的許願膜拜皆能感應道交,箇中道理何在?你千萬不可隨便笑話民間信仰的無知,這是科學與眾人無法想像與理解的現象。
依據正信道統對神演化的理念來說,民間信仰神靈的理由,就不出為”一氣化三清,三清化五老,五老變化萬神“,萬神的起源是一氣,那一氣不是什麼外來的氣?而是人心。這是道教一氣與萬神之間的秘密,崇拜萬神祈求什麼?為何能感應道交且祈求如願以償,在眼前顯化的神靈,皆是汝心變化出來的神,信奉越是虔誠者,感應就能越為強烈。民間信仰唯一能夠分辨俗神與正信道統理念之處,在於信仰行為時是否兼顧修道的理念,若只有祭祀膜拜的行為是歸屬於俗神信仰,而能兼修利益自他功德者是歸屬於道統宗教的修行。民間地方習俗的信仰,它沒有硬性規定修行者的戒律與法門,唯有日夜朝拜及固定祭祀慶典的活動,因此無法將地方信仰一一歸類在正信道統的理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