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道培訓的緣起

辦道培訓的緣起

2021/7/2煉化居李貢銘

人生修行的歷程中,有一段感悟的經驗發生,在閉關專修期間發動拙火,當下心有所感悟!就在境界持續提升變化七天時,輾轉看見了許多未曾有過的身心變化境界。感悟!若我從小就懂得道統理念開始修行,那我不就能在今生證道了。為此令我感到刻苦銘心!並且默默地祈求佛菩薩,願未來能實現有機會培訓年輕人修行的期待。

我出身在一個半農村的家庭,父母一半以經商為業,父親是做生產棉被的職業,我從小有空時就得幫傭,所以也學會了製作棉被的工作。

那時候的社會工作機會漸漸增多,尤其是打雜工,在家因為是長子的緣故,多數時間是以家庭幫傭為主,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下,父母並不積極要求學業成績,只要求乖乖聽話工作,當時心裡與觀念上,根本就不懂得讀書有何用處?或許與父母學識不高有關,又是鄉野出身的他們,僅就為求家裡生計就忙翻頭了。

十歲那年從偏僻的農村搬遷往人潮較多竹山鎮,家裡設置了生產棉被的工廠,還顧有幾位父親遠房的親戚當學徒,父母的壓力不小啊!鄉里時常有些年輕人聚集在工廠,又有不少生意與非生意的閒雜人等來往,我受到這樣人事環境的影響不小,所以對上學讀書根本就毫無興趣!

就在十五歲那年,年輕氣盛的性情,輕浮且暴躁無知,應該是受到環境誘惑與影響,心裡妄想著要學好武功,就徵求父親的同意而拜師學藝,因為師傅又得稱作叔公,在我積極的要求下,父親與叔公都同意了。

在學武過程上,對年輕人來說是越學脾氣越大,越想要有機會可以測試自己的武功程度,心裡隨時都有假想敵,看到不順眼的人事都想要打抱不平,師傅給的觀念是打架就是不能輸,所以要求要把自己鍛鍊強壯起來。

後來入道修行後,方能領悟學武能有養成對學習的耐性,但民間的師傅為了面子,或他們當時的生存之道,就僅是建立在爭權多利為主,就只能告訴徒弟練武目的就只強化自己而已。

學武期間,乾脆就搬到師傅家同住,心裡總想著打架要能贏,不能輸,被灌輸了對社會不安及恐懼的態度,所以想盡辦法要將武藝練習到無敵的境界。

但至隔年十六歲時,我對武功的追求慾望降低,認為武功並非最強的能力,因為接觸到了民俗信仰的法術,每年也隨著父親進香,得以看見不少民俗遶境與法師、乩童的辦事傳聞,聽聞法術能操控無形的能力,可以使人更為強!觀看社會不少的勢力都得低頭朝拜,心裡總是想著讓自己更強,但始終也不曉得所以然。當時也是內心出現強烈的追求慾望,想要追求那人生更高的理想,在因緣際會之下尋找師父拜師學藝。

在十六歲時入道門,學習閭山道教民俗與符籙,唯有民間風俗信仰與技藝,也就是現在大家能看見的那些觀念與諸多方法。民間對於正統修道與理念的培訓是極為缺乏,我出身時期雖有信仰自由,但卻可惜是見不到實至名歸的道統培訓系統。

我該慶幸是在退伍後的閉關修煉,為期將近一年關中體悟,終於獲得寶貴奇蹟的仙傳技術,若非有如此神奇驚人的經歷,或許我的人生與修道就不是這樣了。

我雖然沒上過什麼高等與某學院的學歷,但累積下來我寫下七十幾本的研究心得報告,其要涉及山醫命卜相及佛道密修持的理念,那是自覺未有著書立書的程度,僅能稱作修行的心得報告,這是以自我興趣需求研究所得的累積。十多年來為生計糊口在網路上發表將近有上千篇的手札與人廣結善緣,這是一路下來個人專研的所得,雖然所寫不是每篇都是精闢的言論,但卻屬於自心實際的感言。當初在仙傳期間也懷疑過自己,自卑地想著,為何仙佛不選擇那些宗教名山與人及優秀的讀書人,而偏偏選我成績差勁且輕浮福薄之人,想了好久也想不透為何?

人生成長與穩定生活,除求學與知識途徑之外,最主要是要找到屬於自己能力的人生方向。諸子百家知是何其多?專業領域及宗教或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卻不是人生絕對性的知識途徑,學習除要能安定身心及未來的生活,更要能對人生承擔成敗有所啟蒙與建樹,知識蓬勃發展不是社會的安定劑,也不是尋獲人生僅有的選擇。其道統文化的知識與修養理念,卻是能有安定身心與修養人生的效益,應該是對生命最有收穫的基礎。

今已年邁虛長六十有二,入道修行已有四十多年的歲月,回顧!嚐盡人生百般苦楚之後,我更確定道統理念能給人精神上的信心與滿足,喚醒我內在生命的潛能,啟迪明確的學習態度,讓我知道人生有使命感的力量,故內心仍然記憶著那當初的願心,如何將道統文化變成為普遍的知識。期待不久的將來,得見許多年輕學子建立修道基礎,對未來自己人生尋獲志向,啟蒙屬於自我生命中的使命,作為未來道統文化的基幹,將來能有更多能改變我們生活的人事物空間,促使社會有更為穩定和平的未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