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與高明教師

學問與高明教師

講到學問,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一.求其放心》:「夫仁與義,未有不學問而能明者也。」求學也得懂得如何問,通常學習上最難之處,在於如何提問?問出心裡的迷惑,就能獲得解答內心的疑惑。

學習得以「學而時習之」,不然就很難領悟箇中的道理。人生許多高明的道理不在繁雜的文辭上,僅在於平時的生活中,大道理就是生活樸實,不是活在高山陵地的道場裡頭。

人生學習除了從學校教育上得到知識,最難的在於做人,《紅樓夢.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確實比做人難,不是學校知識好做人就能成功。通常學院校的課程有通識與專業性的區分,學校成績好,也不代表人品就好。有些人天生就是考試的高手,在學習時不用花費太多時間也考得好,甚至有人的考試運氣好,就是隨便讀一讀就能找到重點得分。

現代求學謀職需要以學歷做評比,所以學歷高低變成為一種就業能力的考核,這是職場篩選人才的基本要求,確實有它的道理所在。因為專業需要學歷來做養成基礎,若是無法在專業學習上取得合格,那麼在職場職位上就無法勝任。但學習成績高的人,是否在人品上就滿分,這是教育家也難論定的。

依照學習的理則而言,學而勤問是知識與品行的結合,從學習開始產生的疑問,到達發問與解答,就能看出一個學習者的領悟程度與品行。不少學子僅能透過聽聞學習,卻少有理解後發問的。難道學子心中真沒有為什麼嗎?除非是沒聽進去,不然年紀越輕,應該心中會有更多的為什麼,縱使有人編輯出版一萬個為什麼的答案,同樣也無法徹底的解答學子心中的為什麼?教學不能用填鴨式的方法,強行灌輸學子知識,而不告訴學子為什麼?學問中的所得知識與知所以然是貫通相連的,否則就是填鴨式的錯誤教育模式,只會教育出呆板不知變通的子弟。

我以前在學校學習時,看到老師就怕,老師口中念念有詞,說了半天的內容,就是不敢問為什麼?因為老師總是板著臉,看到同學一發問,老師就說你那麼笨,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這是老師教學有問題!那有教導學生連問都受到歧視,這樣的教育方法是嚴重損壞教育的意義。

對於學問的學習有次第,有基礎架構工程與專精程度的學問,當然不是所有知識就能一次性理解而達成。譬如燒出一件陶瓷工藝品,不僅要懂得採購與調配原料,還得要懂得化學分析與燃燒的各種學理,更要有豐富的藝術內涵,綜合起來方能製作出一件高級的陶藝品。

學子學習與提問的態度,能看到他(她)的能力所在,高明的老師不難發現學子的優缺點,然後從中啟蒙學子學習的興趣,不僅能讓學子的成績優秀,還能讓學子在未來的人生獲得最高分的成績,那就是功德無量了。

對於修道參學形而上,那學問就更為廣博深遠了。我常見到膚淺的人,見到利益就忘記本分者,忘記站在高樓上,一見地面上的錢就投身而去,就為了一點利益而喪失性命!或謀生能力不及者,只好學習那些詐騙的手段,處心積慮地為財而損德。在世俗混得順利的人,很少人會想要追求形而上,很多人不知道人生不僅身體要照顧好,還得心靈要活得快樂。人生想要身體健康已經不容易,何況是心靈世界的平和!平時拼命追求物質的滿足,對於心靈世界是空虛無知,哪有心情了解心靈是提升物質的未來展望。身心要平衡健康,肉體隨著歲月的摧殘,漸漸地老化之後,若是沒有心靈上的支撐與平衡,肉體的老化就會更快速,兩者是一體兩面,不可只注意到身體而忽略了心靈的平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