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過程的體驗

2004/2/6茅山創會人李貢銘記述予東湖
修道當修最上一乘之真法,無上至極之妙道,洞曉天地陰陽,深達五行之造化。一乘則無二分,當知二數是一加遞增,故一乘之境,有回歸的意思。陰陽乃天地日月五行而化,太極既判陰陽分,如人誕生分男女;清氣上升,在天成象,濁氣下降,在地成形。道書云:「木火之精為太陽,金水之華為太陰。」天地日月感二氣而化成。人之胎孕,則是父母感動情慾而交媾,稟父精母血孕育化成。

天之陽氣,地之陰氣。日之陽魂,月之陰魄。火之陽神,水之陰精,人之一身造化,如同天地一氣也。

修道在於悟之超乎天地陰陽之外,迷者困惑於萬物諸象幻化中,若非真脫離五行之拘,陰陽之縛,必定難逃與造物相同的輪迴悲局。

心主神用
首要,悟得心體神用,明白體象用的道理。心體本空,神化為用。道以天心為體,乃太極之根本,虛無之體,陰陽之祖,天地之心,故稱為「天心」。得解心體空性,神化為用,則能達心神互為妙用。神以心為主宰,心以神為妙用,故以如如不動,妙圓天心為主,以不壞不滅,靈妙元神為用。

心主之體,非意識下之念,意識神境蓋為幻化不實之境,常人皆誤以為意識為真實,而不知神依心主而生,非心之動,焉有神化之境,應知了心則神自有歸,神歸則無境,故虛無亦稱為心體。

六根清淨精氣足
六根對應六塵,根塵對應生識神,講究外應擾內的機制。道修主以「耳目口」,佛修主以「身語意」。六根動念氣外洩,六根清淨氣內斂。道家修持此內三寶,則以目能攝,則「神」歸「心」;耳能攝則「精」歸「腎」;口能攝則「氣」歸「丹田」,都攝三根者三寶自合。對外則目有對色塵,則神從目漏;耳聽對聲塵,則精從耳漏;口對開言,則氣從口漏,視此根逐塵境而有漏,漏則精氣散,散則衰老耗盡而有死。故知,根塵對應動念則有漏,有漏則氣散不聚,氣從上散無有所降,則下必陰無氣以行,則陰濁重而使氣不升。行者應知氣不外漏則自內合,亦即神不亂則與心自合的道理。

清淨天人感通
天指心,屬先天。人指形,屬後天。回歸本體時,先後天本屬一體兩面,如同心神之互用。修仙佛者,若能修持天心之道,養煉天心不動,令靈妙元神不昧,攝住「玄關一竅」,自然能攝六根不漏,通達先後天氣融合至天人合一之境。
這裡舉身心為例,心是先天,身是後天,身心融合一致,即是天人合一的基礎。天人感通合者不動,自然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內得其真,外不應塵,先天之氣感通能歸於「先天一竅」。

攘外自歸內
人之一身,外有四肢百骸,內有五臟六腑,及體內精氣血液分泌的涕唾津,俱是有形之物,皆屬後天陰濁。

對內這點至陽之氣,即先天真一之氣,亦稱為「太乙含真氣」;即是唯一發動先天至陽之氣的地方。在修煉的過程上,其恍惚杳冥的境界,此杳冥,指深遠而幽暗的意思,就是先天發生之所。當使動先天至陽之氣,其運用的技巧,主要在於靜定功夫,別無它法可施。欲達到靜定的功夫,必須先袪除妄想雜念,觀照一身皆空,使寂然不動中,忽然見那一點真陽,即得恍惚杳冥的出現。在恍惚的境界中,若有若無杳冥之內,即是深遠幽暗之處所,難測難窺,非內非外,不知所以然而然。其重點在於攘拒外緣諸一切象,此時練習靜定功夫,必須配合通融教理,否則雖能強身有志,卻容易陷於不穩定及邪道的妄識情況。

練習靜定與外道大致相同,對於大道理念的了解,卻能影響學者之未來心智。因為有了靜定的人,若無法真正淨化觀念,那縱使能得大定功夫,亦無法真正達到反璞歸真的境界。

雖然外來,實由內孕
有志行道者,務必盡信因果報應之說,此論說仙佛無有差異。舉太極圖顯示陰陽相融,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其中負陰抱陽的道理,指出束縛人體修持往光明正道的超脫途徑。人身四大因緣聚合屬陰,內含一點先天元陽,本具良知良能,本妙本明,皆因七情六慾攻於內,勞暑役伐於外,以致元陽散盡,迷失本性而不知覺悟,隨造化淪沒不已!

這裡所說陰陽環抱的道理,與佛家因果之言相同,舉出太極圖陰陽之妙處。若行者能悟陰陽圖,內外幻化假象,皆是覆蓋真心的主因,將身心裡的氣機現象搞清楚,志向修持捨諸緣境,六根清淨無漏真氣,則真精自固,元陽自充,內真外應,先天一氣,自虛無中而來點化身內之「金丹」,故有說「雖從外來,實由內孕」。亦即所立心體本空的道理,真實境界不是意識下造化生出。其陰陽圖中相抱之象,與修轉大道之法相應,主以母氣而伏子氣,神抱於氣,氣抱於神。心即母氣,神為子氣。當修見先天元陽之時,理解此「神抱於氣,氣抱於神。」令神歸於心,則有感應於丹田溫煖,三關升降,上下沖合,醍醐灌頂,甘露洒心,鈞天妙樂,耳中常聞,至寶玄珠,目中常見此乃真景象。道書云:「真精既返黃金室,一顆明珠永不離。」黃金室是真精之藏所,明珠是心體光明。

身心一體
心無身,無以招攝。身無心,豈能變通。身心互動如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無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無感之而通靈,身心相融之氣如谷之應響。
人之身心互動有無,若非具足此身因緣,則無以招攝心之聚會,必定陰靈孤渺;身不具足靈妙元神因緣者,則不能變化通靈。此生若非能得此身,豈能有藉假修真,超凡入聖呢?故須愛惜性命修行之。論此性命者,乃神氣之根源。細分說明氣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性者,無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虛無。故知,命無性不靈,性無命不立。無者,是先天之性。神者,真一之氣。有者,蓋屬後天之命。氣者,真一之精。道家藉太極圖指引修行,說明有形陰質,黑色中的白點,因一點無象陽氣而生,此有形之內,懷無象之真,必假身鍛鍊澄清,方得玄珠顯像,得見真心體性;玄珠既顯,表示採歸爐內,有無混融,二氣感通,如影隨形,如谷應聲,自然達心凝形釋,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按密宗的修持次第論,概分修氣、修脈、修明點。氣順合脈通,令心神專一則生明點,此明點之論,即同於應道家玄珠明光。
神仙妙用,只是採取先天真陽之氣,以為金丹之母,點化己身陰氣,以變純陽之體。
修道人所指修之先天真陽之氣,究竟從何得藥?它對修道具備何等重要性呢?祖師說:「神依形生,既有此物,一點先天,在人身箇箇不無,人人本有。世人迷真順情,情境既熟,愛河流浪,慾海波深。實觀覺悟之者,得遇真師指示這先天一氣,藥從外來,依形而生。」這裡指出藥從外來,非先天真陽之氣採用於外服藥物,而是指迷戀慾海情境為病,修淨袪除迷情為得藥,故說藥從外來。醫道治病之理,以得靈藥而癒。凡夫之病屬大雜病,最為難以下藥醫治,尤其是七情繁瑣雜生的病,因此修道淨化的過程,亦稱為治療妙法。
採取之法,只是忘情忘形,委志虛無,一念不生,靜中至寂,忽然天光自發,不內不外之間,若有一物或明或隱,乃玄珠成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