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分三清,有玉清、上清、太清三種境界。各境界都有主人把持,太清境中有道德天尊管理;上清境中靈寶天尊管理;玉清境中有元始天尊管理。三清聖境不能混淆不清,它都極為講究修持的品德作根本,不是自己稱作什麼境?就是什麼境?修養道德的法門,是太上老君的主修法門。
三清境界的區別法,在於個人的修養品行,從太清往上清及玉清昇上。每一個境界,都有它的戒律規範及心境的表準對照,不是說去就能去,這個主題我們就慢慢的作研究討論。
我們現在先談論太上老君的道德境,也是入道最基本的基礎。入道之基,在於行善,行是行為,就是身心實際的作為。現代人未理解行善積德的意義,以為作一點善事就是行善。
首先就是講究心行。亦即是善心的定義。其能離一切惡念,就是善心的基礎。什麼是惡呢?即是以道德作基本原則之外的行為。所以修道要讀書,學習研究道教經典,對道經藏中的規範,務必熟悉了解箇中道理,這樣才能落實辦到,同時能實踐在生活中修行。
在道經中說:「知黑即白。」從教理上知道邪惡的標準,進行了解善惡的道理,如果能明白惡,就能懂得找著行善的方向。
現在道教傳教,相當缺乏正統的教育,對於善惡的定義,多數是站在個人的立場說,但是可惜個人離不了私心。雖然大道重視傳教,卻不為個人私利而傳,不是為了使大家來信仰而傳教。尤其是站在太清神境中作論述,道德的品行,從善念、善行起,同時用意在驅除慾望的作祟。太清境是專為管理人的慾望,淨化慾念,才能提高道德的修養。只懂得行善的一面,還是不能昇華進化,因為人的慾望沒有止境,大道是無所為而為。所以必須淨化慾念之後,方能進修德業。
倘以因果循環論道德,其行善得善果,作惡得惡報。善惡報應之說,仍然未能脫離輪迴的循環,這就是未得淨化斷除的原因,它的真理不是偏向善惡的任何一面。因此,能說善惡報應是平凡生命的週期作用,聖賢點出善惡報應,只是指點修行的方向。大道修行,講究身心同步提昇的進化,亦能說是心物一元的道理。
講經論道,不是用嘴巴講的,是用一輩子生命去實踐的。通常人的辯論,屬於世俗搬弄是非的行為,但論道是辯別真假之象,他並沒偏離正道而論,所以說真道悟心,假道在外。亦即是前面所說的道心根源。
道心亦稱作道本之元。學道得真,才能實行在生活中,所謂道在靈山莫遠求,這個靈山就是指心。不是深山中的山,此山隱藏著莫大的寶藏及秘密,不但是修道的根本,亦是所有現代生命科學所探討的方向。
從了解道元之後,以不離心元為主,這樣修持所有的法門,才不會偏離正道的方向。
講經論道的內容,原本就是很死版,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道本無名,強名曰道,落入能用言語表達出來,就不是道。講道沒有現代趣味的故事感,尤其我是一位平凡的人,對道的研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恐怕還是粗淺的表面形象,入道心的體會,需要有上根器的慧根,希望咱有緣的大修道者,給我們提供寶貴的意見,或是指教。
根據個人對道教存有濃厚的興趣,從民間信仰中發現「道」的微妙,個人的淺見,認為應該說出來與大家分享,或許教外或沒信仰的人,也不容易聽的懂,因為講道不只是勸善,作善事是做人的本分,亦是修道的資糧。咱說修道之前,必須先說做人的本分,相信這方面的道理,在媒體發達的社會中,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也聽很多了。這方面咱就不重複作說明,諸位講經演道的大居士,對作人行善的道理,可以說相當豐富及齊全。
通常信仰道教的人,不一定了解道的真理。咱雙手拿起三支清香,知道敬神拜佛,但卻是不一定能了解所拜的神,祂的修行成就法門,到底祂有什麼能力成神呢?神坐在大殿內,受萬人的香火供養,她是怎樣庇祐咱的。是不是所有求的都能感應?這是通常道教很少公開作探討的話題。
咱希望從今以後,得到有緣人的認同及支持,給我們鼓勵及指教,使我們的動機提早成熟,為著所有同樣信仰的人,作出公開公正的講解,提昇信仰的智慧,喚醒沉睡已久的黃帝子孫,使大家了解漢民族的道教文化精神。並且使咱的子孫代代和樂,生活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國土。主要是不離本心,不偏離正道的理念之下,陸續製造道教講經論道的錄音帶。
講經論道是屬於嚴肅的,雖然沒笑話,但是有社會事實的一面,所以不能隨便自編自說,必須講究根據道統戒律,探討本源,這樣才不會偏離道心的主題。
有人說現代人福氣薄,智慧低。所以對經典的研究不深,應該聽的不聽,應該懂得不懂,這是真心受無明的阻礙。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應該說領導咱向道的人才不足,這是道教對教育缺乏的原因,現代道教廟宇的設備普遍提高,但是傳道講經的人才還是不夠,我個人的淺見認為,未來會漸漸改善,因為咱的道教會,從十多年前開始培育教導出不少的專業人才。但是咱必須要去鼓勵她們,給她們舞台及機會,若是大家用心做研究,就好像種田一樣,稻種子灑下去,秧苗發出來,才能繼續播種生長。
現在有緣聽著的大善人,平常大家忙於生活討吃,沒有賺錢無法生活,只有在神明熱鬧時期,有機會去親近廟宇,至於學習聽經的機會不多,這是咱過去所欠缺的,大家如果真有心改變生活模式,徹底走入道教的精神中,了解所有神明的文化精神,應該共同鼓勵認真學習。從無知拿香對拜的信眾,升格了解道藏的智慧,充實咱生活世界的中心。使道祖的文化精神,實行在咱的生活家庭中。以後,慢慢可以了解香通三界的道理,有清香,也有心香。有錢可以買好香,但是沒錢可以用心香。虔誠的心,能感應通達三界,感應神明的願心,順利走入大道的精神裡。
民間信仰的起源很多,每一尊神都有祂的得道過程,有機緣咱會針對各種神明的淵源,做研究及探討的講解。
現在就大略作淺解,民間神的起源,許多是來自於地方或民族英雄,因為對民眾的奉獻精神,感化世人對祂產生尊敬的心,以祂秉持傳統道德的觀念,不離忠孝節義的行為,奉獻生命來成神,所以香火流傳萬萬年。這種成神的過程,在學術家的眼裡,認為是中國人造神的文化幻想,到底對不對?咱不用去論祂,因為我們都已經習慣,也多年承認祂們的存在。最重要是神道秉持傳統的精神,願意奉獻自己的生命,這種大道無私的理念,不是其他國家所有的,也是咱的文化的優點。咱要珍惜的是文化的價值觀,尊敬奉獻社會的公益人士,她們的所作所為,不為己的精神,雖然沒成神,我們也要懂得尊敬他。
尊敬聖賢,在於他的無私心。我們不要小看隔壁鄰居的善人,平時看不出她們有何能力,但是在有人危急時,卻能奮不顧身去救人,這就是神明成神的精神所在。
咱們看消防隊、各種災難大隊的成員,很多是自願義務的,她們內心皆有一股助人熱誠的心。咱將心比心,當您看到一個人掉入水中,喊救命!需要人救他的時,您會毫不考慮跳下去救他嗎?我們有拿香信仰的人,必須從這裡開始思考入手,自私心有多少?所以應該鼓勵認同公益人士。這也是咱道教敬奉神明的起源之一。
咱希望有緣的善人,聽到錄音帶之後,看到有公益人士的行為,能夠通知告訴我們,盡量把真實的過程紀錄下來,以後咱們要在講解道經時,專門開闢一個時間,將他們的行善事實,介紹給大家知道,讓我們的社會人心,多去了解無名公益的人士,讓所有信仰的人,在拿起三支香時,能夠為她們祈福添歲壽。這個理念很重要,因為民間傳說,救人會折歲數!咱不希望公益人士減少,更希望能多出真正有正義感的人,同時去感化啟發不願意幫助人的人。
俗傳:行善不欲人知。這是行善不要放在心上,不是怕被人知道。尤其是捐錢一定要拿收據,所有公開募款的團體,都必須向政府機關報備,所以收支必須公開清楚,這樣拿收據是對的。但不要放在心上,認為自己做善事,這樣就失去行善寬心的意義。
幫助人不一定是用錢,咱在此不鼓勵人捐錢,主要鼓勵大家自己親手去作。行善需要親自動手,這樣真實體會助人為快樂的感受。人的世界,本來就是互助的。這是尊重人權的動力,為何幫助人?也讓被幫助的人了解體會別人的用心,不去幫助人,就不能了解被幫的重要性。但是用錢用物質的幫助方法,總是少了直接接觸的感受,不能說錢完全不能幫人。但是現代的社會觀念,卻是有慢慢變成功利心過重的現象。認為有錢去作就夠了,用錢去買良心,用錢去安慰內心的空虛,這樣的心態不是助人的本意,更加不是道統的精神理念。
咱要呼籲改善,對用錢做人的方法,恐怕誘導貧窮缺乏的人,以後雖然能夠脫離險境,卻是誤認有錢真好的想法,疏忽人的道義及互助的本意,墮落在功利的金錢上。這樣就失去賺錢的意義,造成未來社會人人向錢看起。
錢是生活上不可欠缺的,但是需要幫助的人,不一定完全是欠錢的人。有財富充足的人家,其實是內心的空虛,得不到生活上的充實,因為生活的富裕,使自己陷入在迷惑的未來,伊對精神文化的素養不足,無法平衡人生的進展,有錢沒心情。這是有錢人的煩惱,不是無錢的人體會的到。這是生命演化的過程,財富買不到精神上的滿足。
因此,咱必須勸化眾人樂善好施,有德的心,佈施出去,這樣對人生能造就善的循環,慢慢即能進入道業的精神。佈施不一定是用錢,有心最重要,觀念方法都要徹底理解檢討,這樣才不會盲目造作,將善事變成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