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講
嗡嘛呢唄咪吽!各位同參道友平安吉祥!
以下提供加行法的法本,初學者切記要每天早晚念誦,你不懂藏文沒關係,這是翻譯過來的中文法本,修持起來是具有同樣的功能。七支加行法已經概略將修行的次第列出來,有關內容的註解,已在印刷書籍時編列進去,這裡就不重複刊登。
【七支加行法】
身化塵數遍頂禮,實品誠意禮供養,罪業煩惱深懺悔,見聞利眾心隨喜。
請轉解脫加持力,得見一切自性輪,請尊不捨常住世,三世自他諸善果,
吉祥尊者善護念,彌陀尊前我頂禮。嗡嗎呢唄咪吽
觀音勝城究竟地,名稱戒妙善菩薩,文殊妙化智慧身,稱明悲智雙運王
世稱觀音秘密主,功德圓滿具足力,三尊勝集一密身,聚光見性大吉祥
蓮師攝政世稱王,妙名法日傳心髓,教示了義普賢行,廣增善業如法寶
總集諸聖妙地法,根本上師前禮敬,我等虛空有情眾,真實宣說心啟請
輪迴我執中解脫,因果循環不留情,心住慈悲境性境,禪修止觀照破妄
永斷心識不淨源,昏沉掉舉諸障礙,尋思徧覺知中觀,明空實境等無別
禪定實境需證悟,生圓次地本無別,修持法道竟相同,修行直至究竟地
至心虔誠禮敬修,令我眾速得加持,唯願師尊垂賜之。
雪山怙主觀世音,悲憫佛子禮敬請,賜予傳承而加持!
這篇祈請文對三密合一很重要,整個四臂觀音壇城儀軌都在裏頭,你要時常念誦就能早日證得三密合一的境界。
在講義中提及的身心理討論,並非要大家去執著在色身上,這個身體也不牢靠,他不是修行的主要目的,有一天都要壞掉及死亡,但你必須用健康的身體修行,不然你又如何能體悟佛法的殊勝呢?密宗講究「即身成佛」,即身是今生修持能將身體給一起成就,所以就得一併的研究醫學,醫學知識你懂得多,將來進修時身體的障礙就會減少。
我在此誠心誠意的祈求本尊庇佑大家,學習佛法之後,先消除業障,讓自己身心健康及有美好的生活品質,讓佛法與生活融合一起,這是人生最圓滿的意境。
上幾講內容依序有講到舌頭,在口腔中舌頭是判斷身體內臟的主要器官,我們都很幸運,不用我辛苦的打字,目前在網站上就能找到部分資料,其他在醫書中的資料我就打進去了。
舌體
形態 |
診斷 |
瘦癟薄而瘦小 | 淡紅嫩紅色為心脾虛或心血不足,乾癟無津多屬不治,不能言語者為死證。 |
腫脹 | 水浸,痰溢,濕熱上蘊。 |
卷縮 | 舌乾紅為熱極,舌白潤為虛寒,短胖為痰濕。舌尖白根黃,不甚乾而短縮不能伸出,為痰挾宿食。 |
伸長 | 1.舌頭覺脹,常欲伸出口外,是心有痰熱,實證。2.小兒舌出不能收,為心氣散。3.凡舌伸不能縮,乾枯無苔者為死候;伸而能縮,舌津潤者可救。 |
強硬 | 中風,脈絡失養,無胃氣。 |
吐舌弄舌 | 舌伸長而收緩為吐舌;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或舌抵唇者為弄舌;均為心脾有熱。 |
抖顫 | 舌掉動不已為肝風,舌戰顫難言為心脾氣虧。 |
網路舌診
舌診 附舌體臟腑分佈圖
1.正常舌 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乾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註解:講到胃氣虛弱,就讓我想到「過午不食」的法門,你要明白法門修行在於對治本心,為何要過午不食?倘若你真要讓肉體成就,過午不食確實算是一種途徑,古今不知有多少練習過,但真成就者不多。必須不傷及腸胃器官者,才算是修練成功。如果你過午不食或斷食,結果把身體給搞壞掉,這樣就不對了。根據我的研究發現法門如藥,必須配合個人的體質及性情來選擇法門,若是你生性貪得無厭,那修持過午不食法門,我就認為是一門好選擇,不然天生體弱多病或腸胃虛弱的人,你要他修斷食,不是不能修,而是他要比一般人準備更長的時間,等待體質狀態許可後,方能具備練習的資格。 這裡要說的是你不要看人家學得好,你也想從中撿到便宜,每個人天生的體質及業報不同,若非明眼人幫你選擇及指引,你要隨便看到就去學,那成功的機會比中獎機會還要低。明眼人的經驗法則,對於法門的智慧是要具足的,就像醫生配藥一樣,哪一種病就配哪種藥,同樣的病可能用不同的藥劑分量,那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根據我對修行學者的觀察,胃氣弱的人,上座之後總是彎腰駝背的居多,因為胃氣亦稱為中氣,中氣虛弱的人,哪有可能抬頭挺胸,就是這個道理。然而,血氣不足就容易兩腿無力,盤起腿來必定痠麻痛都來,血氣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元素,兩者都不足修行起來困難就加高,所以你務必要先行調理得當,然後才能進行修行。 3.蒼老舌糙苔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註解:濕氣是身體最難搞的毛病,身體為何有濕氣呢?因為身體的水分比重最多,問題在於排解水分的機制失衡,所以導致濕氣侵襲阻擾各大器官的運作。尤其是脈絡,人體脈絡有如電線通電的功用,脈絡阻擾就會致使無法連結起來,所以就有通電不良的情況。 當你盤腿起來後,發現兩個腳掌變成黑紫色或灰色,那就是濕氣過重的顏色。體內濕氣漸增,就會先有口渴的現象,雖然經過調節呼吸,但嘴裡還是沒有津液流出,這是體內虛熱極致傷壞津液的緣故。如果你配合靜修時,盤起腿來就要觀察腳掌,若是兩腿緊繃起來開始會變色,觀察色澤便於作為體內的調節方向。 4.淡白舌白苔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于陽虛而外感濕熱。 註解:你們打坐修法時,是否常有汗流浹背的情況?這就是這裡所說「陽虛熱浮」的症狀,你想要練習平靜身心,卻因為熱浮而透出皮膚,所以會流出汗水。咱們人的皮膚底層不能濕氣太重,不然體內蒸熱之後,就會流汗。很多人不長流汗,是不是好事呢?其實,水氣的排泄主要在毛細孔及大小便,大便水多則小便水變少,小便水多則大便必然堅硬,流汗的部位各主不同的器官,哪裡流汗你都得仔細的觀察,便於漸漸做飲食及練氣的調理。 有關陽虛熱浮的體質,還要提醒大家留意,若是發現目前體質有此情況,那必定在練氣後有難以入眠的狀況,或睡眠多夢、肩頸痠痛、兩眼無神的情形。 5.淡白舌黑燥苔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註解:脾失健運,就是脾臟功能暫停運作的意思。我們食物之後,進入胃裡頭消化,然後脾臟主要是吸收及輸送養分的器官,這是中醫學的觀念,為何脾臟會搞罷工呢?脾胃是夫妻關係,夫妻吵架時老公不離會老婆,所以老婆就像老公抗議罷工!五臟表裡與陰陽就是這個道理。這個脾臟罷工還兼提供濕氣,我們肺部的痰都是從脾臟傳過來的,肺部只是儲存的場所,他本身不會製造那麼多的痰。 這裡要告訴大家修氣還得兼練習咳嗽,很多人不會咳嗽及吐痰,這個很重要。若你不懂咳嗽,有時還有傷及肺部,懂得咳嗽的方法,有時還能有救命的作用。金剛念誦法的修氣,有時因為飲食或傷風的緣故,你一出聲就有痰阻擋,所以出聲時無法順暢;有時唸誦開始後,馬上就流出鼻水來,你不唸就停止,一出聲唸就開始流,這都是與脾臟有關。所謂上蒙清竅?就是痰阻塞口鼻竅的通路,因此有鼻塞、耳鳴、咳嗽等之症狀出現。 以後上課時,我們會教導大家咳嗽及吐痰的幾個方法,便於作為調節身體的對治法門。 6.淡紅鏡面舌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註解:胃陰不足的人,就是胃裡黏膜薄,加上長期飲食不節,就無法改善胃的環境,胃不能正常的消化,就會間接影響到肝膽的分泌,所以很多食物無法被分解而直接送到腸子裡,你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就是今天吃甚麼,明天大便出來,就看見原封的食物形狀,好像只有表面腐蝕,而顆粒形狀都好好的。最明顯就是食用番茄、芭樂、海苔、玉米食物,胃陰不足的人,就不能常吃這些東西,不然只會增加胃的負擔,而逐漸的傷害它的運作功能。 以中醫的理念都知道氣屬陽,血屬陰,氣陰就是沒有運動的功能。身體的血氣是合起來運動的,血液所以能在身體上流動,現代科學說是地心引力,但中醫學說是氣的運行,氣陰有如熱湯冷掉一樣,所以沒有熱量來轉化推動血液的意思。 |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註解:人體內常有瘀血的現象,最常見是膀胱經的器官,某些部位的血管內膜變薄後,出現瘀血的現象。經絡的絡有如電線,專門負責連結各器官的通訊,現在電線連結受阻,某些器官的運作就錯亂,所以能從脈象中獲得訊息。
我們最常見的瘀血在皮膚上,當你受到撞擊到身體後,皮膚呈現黝青的顏色,那是皮膚下微血管破裂的顏色。但這種情況是在皮膚底層,若是體內發生瘀血阻絡是肉眼看不見,中醫學說太陽膀胱蓄血,《傷寒論》有四條論及太陽蓄血。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 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締也,抵當湯主之。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葯,宜抵當丸。
另外摘錄楊維傑醫師對於蓄血的文章,提供給學者的參考研究:(http://www.drweichiehyoung.com/ch/academicforum/sanhan/sanhandefense2.html)
一、血是否蓄於膀胱
對124條的”熱在下焦”,大致並無異議,但對106條的「熱結膀胱」則意見紛紜,多不認為膀胱蓄血的存在。對於太陽蓄血部位有幾種看法,歸類可有下述幾種:
(一)、血蓄於膀胱說:本說仍認為血蓄膀胱,如成無己、柯韻伯、程郊倩、王晉三、尤在涇、吳謙等,其根據是106條中明言「熱結膀胱」。並認為「血自下,下者愈。」是指的膀胱下血。由於熱結膀胱,迫血下行則尿血。成無己說:「太陽多熱,熱在膀胱,必與血相搏,若血不為蓄,為熱迫之則血自下,血下則熱隨血出而愈。若血不下者,則血為熱搏蓄積於下,而少腹急結,乃可攻之,」因為膀胱是太陽之腑,足太陽經脈絡腎屬膀胱,太陽經不解之熱「隨經」入腑,瘀熱相結於膀胱血分,血不下,而形成畜血證。
這雖然講得通,但125條明確指出「小便自利……血證諦也。」把小便之是否通利作為有無蓄血的重要鑒別症狀。人們不禁要問:既然血蓄膀胱,為什麼小便反利呢?前天來就提出質問:「若果膀胱之血蓄而不行,則膀胱瘀塞,下文所謂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又何自出乎?」可見,言血蓄膀胱。尚有疑問。
常理而言蓄血則膀胱氣化必然受阻,當小便不利。但仲景於太陽蓄血證四條,獨106條提出「熱結膀胱」,而未言「小便自利」,因而有人認為蓄血證也並非一定小便自利。吳又可在《溫疫論》中指出:「小便不利亦有蓄血者,非小便自利便為蓄血也。」金‧成無己在《注解傷寒論》中也認定血蓄膀胱,他釋106條為:「太陽膀胱經也。太陽經邪熱不解,隨經入腑,為熱結膀胱……熱在膀胱,必與血相搏。」清.柯韻伯釋該條的「血自下」亦為「小便尿血」。不過這種觀點還是有待商榷。
(二)血不蓄於膀胱說: 分析各家認為畜血部位不在膀胱的理由主要有二: 1.「小便自利」是鑒別太陽蓄血證的主要見證,小便自利端賴膀胱氣化正常,若膀胱蓄血,壅塞瘀滯,必然影響膀胱氣化功能,而導致小便不利。且衆所皆知太陽腑證有蓄水證及蓄血證。蓄水證病在氣分,蓄血證病在血分,按理蓄血證應較之蓄水證為重,既然是邪結膀胱,為何程度較輕的蓄水證會影響膀胱氣化而小便不利,反而程度較重的蓄血證卻沒有影響膀胱氣化而仍然小便正常呢?《傷寒來蘇集》說:「膀胱為水府,血本無所容蓄者也,少腹者膀胱之室也,熱結硬滿,當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是病不在膀胱之內」。膀胱蓄血必然小便不利,若果真血積膀胱,焉有小便自利之理? 太陽蓄血卻小便自利,表明病雖為太陽腑證,但病應未及於膀胱。《傷寒論》太陽蓄血證,並未明確提示血蓄於膀胱,仲景之所以於蓄血諸條中反復申述「小便自利」,並把小便的通利與否作為蓄血蓄水的鑒別要點,想必應是示人太陽蓄血不在膀胱。由此推論,太陽蓄血部位不在膀胱。
2.「熱結膀胱」的重點應是後文之「血自下,下者愈」仲景此處並未明言「血自下」是大便下血或尿血。柯琴注曰:「血得熱則行,故尿血也,血下則不結,故愈」。這可能是他誤認為血蓄膀胱才有此解。試看在本文之後仲景接著說:「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126條也說:「當下之,」既曰攻之、下之,應是指瀉下而言,所以用了化瘀通下的桃核承氣湯。桃核承氣湯系由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而組成。諸藥配伍共奏苦寒瀉下、導邪熱瘀血下行之功。仲景方後注也說:「服,當微利」指出藥後能通瀉大便。徐靈胎注解說:「微利就是通大便。」錢天來說:「注家有血蓄膀胱之說,恐尤為不經,歷見蓄血必從大便而出,未見有傷寒蓄血而出於小便者,若果出於小便,因何反用桃核承氣及抵當通其大便乎?」因此從祛邪途徑來看也不是血蓄膀胱。 通過以上綜合分析,筆者也認為太陽蓄血不在膀胱。
二、血蓄部位在何處?
既然說血不蓄於膀胱,那麼血蓄何處呢?關於蓄血之部位,歷代注家仁智各見,有謂在下焦,有謂在大腸,有謂在小腸,有謂在子宮…等,下面略加說明並分析其疑點。
1.血蓄下焦(少腹)說: 124條說:「…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明確指出「熱在下焦」故認為以血蓄下焦為是。汪琥亦持此說:「膀胱熱結,在衛則尿不利,在榮則血不流,故作急結之形,為下焦蓄血之證諦也。所以用桃核承氣湯,乃攻下焦蓄血,治少腹急結之藥,實非通膀胱熱結之藥也」。
在此「下焦」與「裏」應係指少腹而言。下焦所轄甚廣,膀胱亦賅其中,雖說血蓄下焦說較膀胱說為靈活。但是下焦臟器甚多,是整個下焦全部蓄血?還是蓄於某臟某腑?文中的「血自下」,是下自何處?尿道?陰道?還是肛門?這些問題有人在臨床上各有應 證,但在理論上還應找到更深入的解釋。基本來說,血蓄下焦說疑義仍多。尤其是將太陽蓄血證等同於下焦(少腹)蓄血,似乎給人有些亥豚不分的感覺,頗為不妥。
2.血蓄大腸(迴腸)說:106條說:「…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126條說:「…為有血也。當下之,」既曰攻之、下之,應是指瀉下而言,所以用了化瘀通下的桃核承氣湯。桃核承氣湯系由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而組成。諸藥配伍共奏苦寒瀉下、導邪熱瘀血下行之功。而且仲景桃仁承氣湯方後注也說:「 當微利」;抵當湯方後注云,「「不下,更服」;抵當丸方後注云:「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通過攻下之祛邪途徑來看,有人認為係血蓄大腸。錢潢也認為係熱結膀胱,血溢大腸。他說:「愚謂仲景之意,蓋以太陽在經之表邪未解,故熱邪隨經,內入於腑,而瘀熱結於膀胱,則熱在下焦,血受煎迫,故溢入回腸,其所不能自下者,蓄積於少腹而急結也」(按:錢氏所指回腸即為大腸)。然而膀胱為津液之腑,亦有血自前陰尿下之病變,未必一定要「溢入回腸」?而且此說亦似屬陽明蓄血。一般人以大黃、芒硝有通大便之用,而認為血蓄大腸,未免過於局限。因此此說也有欠全面。
3.血蓄子宮(血室)說:持此說者目前甚多,以唐容川及張錫純為著,我個人亦認為蓄血與部位與胞宮有關,但亦不盡是,後面會再說明。唐容川說:「膜網夾室之內,是為血室
感恩 師父開示!
弟子頂禮
嗡嘛呢唄咪吽!老師平安吉祥!
弟子頂禮 _()_
請問老師:
七支加行法的“蓮師攝政世稱王”那一行第三句是 教示了義”菩”賢行
或是”普”賢行 ?
弟子感恩開示 Orz
應該是普賢行,但本來就印錯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