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與劉兄恩成先生,南下台中的路途上,談論著有關修行與悟道之心行途徑,令吾回憶一直想完成編輯修持次第之書籍。
歷經十幾年參學佛法門,最近完成《密承傳法》一書發行。對於內容編列的經驗,令人費煞精神!唯有按照個人體驗的心得,作一系列的排序,難免讓人覺得有文化素養不入流的感想。
觀佛門共修時期(1987年-1989年),欲為訂定學者編輯《法界次第法門經》,主要是想讓參習學佛者,方便短期內能夠理解入學佛之次第法門,亦能作為自察省思的準繩。 閱讀全文
昨日、與劉兄恩成先生,南下台中的路途上,談論著有關修行與悟道之心行途徑,令吾回憶一直想完成編輯修持次第之書籍。
歷經十幾年參學佛法門,最近完成《密承傳法》一書發行。對於內容編列的經驗,令人費煞精神!唯有按照個人體驗的心得,作一系列的排序,難免讓人覺得有文化素養不入流的感想。
觀佛門共修時期(1987年-1989年),欲為訂定學者編輯《法界次第法門經》,主要是想讓參習學佛者,方便短期內能夠理解入學佛之次第法門,亦能作為自察省思的準繩。 閱讀全文
修行功夫
心猿意馬難駕馭?念頭這個東西,包含眼耳鼻舌身心六根的五陰作用,譬如念佛作功夫,嘴上念佛,或心裡念佛,但就是無法專心繫在佛號上,達到一心念佛。
六根對待六塵,分別生出六識,三六幻化總稱為十八界。心裡念佛,若見地理念不對,參雜心的貪著,眼神不定四處飄動,耳根不聽聞佛號,鼻根不調聲氣,舌根不捨味色,身根不捨冷暖,那就會在念佛的功夫上,出現六根塵相的觸覺,此等覺受皆緣不淨塵識所變換出來的。 閱讀全文
2005/9/18台灣茅山李貢銘旁通於東湖
道教「洞玄」之名的由來,在《上清大洞真元妙經品》〔正統道藏第11冊〕說:「蓋三洞經者,乃洞真之部、洞玄之部、洞神之部;其四輔經目名太玄之部、太平之部、太清之部、正一之部通為七部之經。」 閱讀全文
崔公入藥鏡
先天炁。後天炁。得之者常似醉。
日有合。月有合。窮戊己定庚申。
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
起巽風。運坤火。入黃房成至寶。 閱讀全文
卷上
七言律十六首(表一斤二八之數)
一
不求大道出迷徒,縱負賢才豈丈夫,
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貪利祿求榮顯,不覺形容暗瘁枯。
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無。
2004/3/3茅山李貢銘整編於東湖(未經傳授請勿自行練習)
《雲笈七籤》三洞經教部之經,太上飛行九神玉經,一名金簡內文。
太上大道君告北極真公曰:吾昔,遊於北天,策駕廣寒,足踐華蓋,手排九元,逸景雲宮,遨戲北玄,逍遙朔陰之館,賞于洞毫之門,眄璇璣以召運,促劫會以儛輪,嘆萬物之凋哀,俯天地而長存,乃覺九星之奇妙,悟斗魁之至靈也。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