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為何人年老後無法生子呢?是否為生長精氣的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 閱讀全文
分類彙整: 練氣與丹道
諸家氣法詮釋
李貢銘敘述予東湖無界門2003/12/9
常年為修行用心,家計貧乏,少有閒暇之餘編書,這些隨意性的資料,純粹為個人修證之體驗紀錄。入道至今,前後的對照,無意中看到《雲笈七籤》記載「諸家氣法」的共鳴,吸取前人的經驗結晶,希望能夠補充個人之愚蠢無知,現在借花獻佛。故愚按照個人當前的淺見,收集成冊方便補充探究,希望能夠改善目前同好們的障礙,早日得以剋期取證。況且,正在著手體驗的仙道學,必須熟悉養生理則作基礎,期願能逐步分析清晰的理念,作為儲備未來仙宗的基幹。
閱讀全文
練功初學問題解答
1.請問真能學得超能力嗎?
回覆:當然是真的。
2.我有打坐及練氣功有多年時間,但聽說有打通任督兩脈的功力,我曾經去過許多練氣的場所,但都只有一點熱的感應?請問還有比較快的方法嗎?
回覆:有的。若是您有興趣,可以抽空前來參學,我們一起研究學習。 閱讀全文
三乘秘密口訣
丁丑年仲秋 李貢銘記錄於東湖
練習氣功乃是現在及未來家喻戶曉的養生方法,但中國道家高級養生學的造詣非一般氣功所能,尤其是氣功理念所演化風行的超能力學之說,更是迷惑不少人的時間、生命,今日幸運有拜讀三乘祕密口訣的因緣,閒暇之餘自我省思,發現自己過去的修煉與之相近無別,臨時起了一個念頭,反正順便做筆記,同時可以此為借鏡,並作為思維考證修煉氣訣過程之總檢討。 閱讀全文
長生四十五念註解
對常人來說,欲入道門談何容易?這話沒有歧視的意思。因為道法自然,道在平時生活上用功,聖凡同處凡塵,唯有聖賢之智,得以有寶貴的修行智慧,所以能超凡入聖。妙道出於聖心,所以觀察心神得入其太清,自然得道。
道家《要修科儀戒律鈔》老君曰:乃可存精氣集神靈,駕六龍馳窈冥,觀九都后土庭,乘浮雲入太清,宿虛無捷六丁,入仙府得長生。舉「長生四十五念」,說明功齊天地、數法自然,出自《法輪經》乃是心行密修要道之秘訣。思念無量乃指心念紛飛,能製造出廣大無邊的境界,所見對應心念,致使妄想雜念干擾清靜。若之學、奉、見,而有普得即為功德,普形容博大,轉入身與我神就是身心修持。後四句對應於所見之妙用。如第一條見神仙,後四句入定妙通,其它以此類推對應。 閱讀全文
靈通氣動是錯誤的修法
看到目前許多自稱靈修者,以為是通靈於仙佛,能自覺身中有靈氣的流通,這些修法偏見的錯誤,少有人能夠分辨的!?茅山宗師《坐忘論》收心篇,即有敘述概略之情況,能作為大家分辨修道的依據。
時常有人問我,那些感應靈通的人,或是練習靈動的方法,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之所以不敢直言,是怕斷人道種!雖然都是錯誤的方法,但畢竟她們的程度只有如此,如果失去感應來加強她們的信心,如果沒有錯誤的過程,哪有未來去辨別真偽的能力呢?我考慮很多很多的問題,未到適合時機又如何給予指明是非之處。
在經論中有《經》云,「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若執心住空,還是有所,非謂無所。凡住有所,則令心勞,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動,此是真定正基。用此為定,心氣調和,久益輕爽,以此為驗,則邪正可知矣。若心起皆滅,不簡是非,則永斷覺知,入於盲定。若任心所起,一無收制,則與凡夫元來不別。若唯斷善惡,心無指歸,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誤爾。
以上經言皆是驗明修行正定的理念,尤其是在「唯斷善惡,心無指歸,肆意浮游」此話中,明確指出修道意念的心法,若能斷絕善惡諸念,保持在平靜意念的心境上,但心無指向歸處,不知道把心念放在哪裡好?或肆意浮游,即是追隨著身體氣機的作用,就這樣等待念頭自行平靜,這是一種自我耽誤修行的錯誤方法。究竟如何是真是假,就得按照前面所敘述的作為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