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三訣文

一者、曰因,無始中來,仍有識性,性靈無滅,死苦尚存,生樂無機關,不識因者,定不怨天不尤人,不咎物不慼身,苦樂是甘無妄惑也。
二者、曰緣,因循動靜,內外取和,不侵人益,身不陷己,誤物損而無傷利而

道門十規

正一嗣教道含無為闡祖光範真人領道教事臣張宇初撰進
2012/12/11台灣茅山宗壇李貢銘重編標題
道統起始因緣
  伏聞聖人以神道設教,太上以虛無為宗,其廣演宏敷,自塵劫以來,愈彰愈著,原其本也,雖有道、經、師三寶之分,而始自太上授道德五千言於關令尹,其所謂無為不爭之旨。

始殷三代之初,則廣成子蒙黃帝問道於崆峒,等而上之,道所由立,出乎太上一也。修諸己而合夫內聖外王之道者,則有關、文、莊、列諸子之遺言;治諸世而驗夫清靜無為之化者,則有蓋公、曹叅二公之善政。 閱讀全文

八帝元變經解(中)

鄭玄氏爻辰說

鄭玄氏爻辰,謂由乾坤十二爻,生出十二律,而十二律與十二支彼此相通,子即黃鐘,丑大呂,寅太簇,卯夾鐘,辰姑洗,四仲呂,午蕤賓,未林鐘,申夷則,酉南呂,戌無射,亥應鐘。是則爻辰之義,在明律呂。其次;十二支在時間上為春夏秋冬四季,分布於東南西北四方,洽與二十八宿之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位置對照。十二支基於十天干之遁藏,變為二十八,其數又與二十八宿之數相符。故爻辰雖起源於納支,其實是星宿之關係最為密切。

五行化成十天干,從十天干遁藏成為十二地支,在十二地之中,子遁癸得一,丑遁癸辛己得三,寅遁甲丙戊得三,卯遁乙得一,辰遁乙戊癸得三,巳遁丙戊庚得三,午遁丁己得二,未遁乙己丁得三,申遁庚壬戊得三,有遁辛得一,戌遁辛丁戊得三,亥遁壬甲得二,合之洽為二十八。符合二十八宿之數。

閱讀全文

八帝元變經解(上)

2005/9/23台灣茅山李貢銘講解予東湖

欲解洞神八帝元變經,必須了解十二律呂法則。若不知天地律呂,如何得知天地有鬼神?律呂為天地之聲音,其變化的微妙,有如鬼神之變化莫測,天地廣納萬物,生命無不受其主宰。

如何判斷八帝元變是律呂法所變呢?就在:「每三分而損益,隔八位以相生。損益即乘除之數。相生即循環之道也。」在經中論時節第三,提出「兩儀與用,為之大造。大造所要,必計陰陽。陰陽所宗,依於日月,日月所樹,名曰四時。四時呈效,謂之通變。」及「時者,動天地、感鬼神、成人事,可謂三才備用,六合神功者也。然道術所宗學者,所務莫不趣法陰陽,遵候時節,必以令月嘉辰,方可行術;然所以致失者,其惟過與不及耳,此乃亡機之巨害,剋就之宏宗,故失之秋毫,差之千里。以立功之士,必寢志於候時之境,棲神於應機之域,勤求一向棄命損身,罄心於此矣。」

尚有合服藥配合擇日之說:「預備藥物,以庚寅日,入神室中,人定亥時,搗藥和合,令訖。服藥日法:以庚子日寅前入神室,先禹步服符,然後服藥並訖」。為何選擇庚寅合藥及庚子服藥,這當然是有道理的。詳見庚寅干支屬震卦二爻作合藥。庚子同屬震卦初爻為服藥。據以節氣變化律則作為修煉的定律,所以說時者,動天地、感鬼神、成人事,可謂三才備用,六合神功者也。

閱讀全文

道說七種報應

茅山宗壇李貢銘註解
真人曰:負陰抱陽,因緣各異。捨死得生,果報不同。為善善至,為惡惡來,如影隨形,毫分無繆,善惡多端,福報難數,大而言之,其標有七:
一者,先身施功,布德救度。一切令身,所行與先,不異必得,化生福堂,超過八難,受人之慶,天報自然。

李註:先身之義,就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先後之先有在「前」的意思。若從施功布德救度,就是佈施功德起修。施功布德,為施作布化德行。若所有都能以身作則,必定化生福堂,超過八難,受人慶賀祝福,這是天理報應的道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