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預言

何謂世界觀?就是要有廣度理想的視野,從腳下能看到全世界的地方。我們從個人開始看起,但人們總是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很難教導他們看到全世界的真實面貌。
你現在看到的生命萬物,都是屬於地球上的寄生蟲,這樣指著人類說是一條蟲,似乎不近人情,但不得不這樣看待!因為人類的進步過程,卻有不斷的在作自我催滅的行為。
我要說中國人了不起!哪裡了不起?就是講究道德修為,中華民族是道德修為的地方,因為講究道德倫理,所以具有制衡世界的作用。但與地球的生滅有關嗎?究竟道德對地球有何好處?我們學習科學應該不斷的追問下去,讓真實的答案出現為止,這才是科學的精神理念。人類學習道德理念,即能因為道德而有約束及節儉,因為道德而有客觀理性的判斷能力。這顆地球的資源有限,過去已經過度的開發,若是不能盡快的檢討修整,那人類一切進步建設及成就,最終都要毀於一旦,那才是可怕的世界末日!
真正毀滅地球的主因,應該是人類自己的行為,並非還有更為可怕的天災地變。過去認為開發是進步的方向,但筆者就不這麼認為,因為地球的資源有限,看見現在天災地變的次數及危害情況,我們應該懂得省思及改善,不然這是一種自我自殺的行為。

茅山道教文集潘一德著作2

第一章 道 經 淺 注

一、《三茅經》淺注

[提要]

《三茅經》全稱《九天靈寶金華沖慧度人保命茅君真經》,收入《茅山帝君寶懺》內,簡稱《三茅寶懺》。其與柳守元編撰的《三茅真君法懺》不同。卷首懺序爲乾隆二十六年(1741)南林蔣大治作。《三茅寶懺》包括《三茅真君寶誥》、《三茅真君垂訓文》、《三茅真君聖號》、《祖師九天司命三茅真君滅罪寶懺》等篇目。

此經《道藏》未收,元、清兩朝《茅山志》也未曾記述,但從蔣大治所作懺序得知此經是清朝流傳下來的。對茅山道教來說,此經能流傳下來,可謂填補了近代茅山道教教理教義的空白。該經是當代茅山道教徒日常誦習必修的經書之一,每當做道場時,都要念誦此經。 閱讀全文

五教入門總序 蔣維喬序

天地定位,上覆下載,人居其中,參為三才。其初生也,各稟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是心也,存於內則為仁,發於外則為愛,故愛人乃人之本性也。愛人者必思利人,則利人又人有同情者也。雖然,利人亦有廣狹之別,大公無我,乃聖人之至德,豈常人所易幾?蓋捐舍己身以利濟羣眾,固非大聖人不能。世之人莫不抱有我主義,必先利己而後利人,利人而無損於已,匹夫匹婦皆與能焉。或損於己者少,而利於人者多,賢智之士亦樂為之。蓋人與我同類,並育於兩大之間,禍福憂樂,息息相關。明乎此,則知有兩利之道焉。其道維何?互助是也。互助乃為人之本務。不然者,但知有我,不知有人,自營其私,自縱其慾,始則專圖利己,不肯拔一毛以利他人,繼則日謀損人,欲攫大利以盡歸於己,是乃全羣之蠹耳。古昔聖哲,莫不以愛人利人為心,講道以牖民,著書以覺世。孔子之教,孝弟仁義,忠信篤敬,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老聃之教,和光同塵,善下不爭,柔以勝剛,慈以為寶;釋迦牟尼之教,離欲去染,自覺覺他,普度眾生,慈悲救世,耶穌基督之教,懺悔罪過,真實為善,至誠純潔,無私博愛;穆罕默德之教,誠懇忠實,堅忍勇敢,對人行善,不喜作惡,教旨雖各有不同,而立意在愛人利人則一也。炳南困學有年,慧根未種,雖泛覽載籍,覃思往訓,而義理精微,未易窮其蘊奧。就大體觀之,人類幸福,文化根荄,殆皆導源於教典,而事涉天人相與之際,其所以起凡情之迴向者,或崇奉一尊,或汎神為教,玄契示象,非道一風同也,規律儀文,又昭然若判也。然究論修進之階,則潛通默感,而皆以溉生匡俗為歸,但期一本之真誠斯可矣。奚必遡洄冥漠,沾沾株守於唯一皈依,而後始謂之信仰也哉? 閱讀全文